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7页 |
一 绪论 | 第7-20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8-10页 |
(三) 研究现状 | 第10-17页 |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18页 |
(五)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8-20页 |
二 理论基础 | 第20-26页 |
(一) 积极的教育理论 | 第20-22页 |
(二) 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 第22-23页 |
(三) 建构主义教育理论 | 第23-26页 |
三 理论研究 | 第26-37页 |
(一) 积极心理学的理论分析 | 第26-27页 |
(二) 反馈的理论分析 | 第27-30页 |
(三) 积极心理学与物理课堂教学反馈的关系 | 第30-31页 |
(四)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物理课堂教学反馈的理论探讨 | 第31-35页 |
(五)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反馈的原则 | 第35-37页 |
四 调查与分析 | 第37-53页 |
(一) 工具设计 | 第37-39页 |
(二)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 第39页 |
(三) 调查结果与分析 | 第39-50页 |
(四) 调查总结 | 第50-53页 |
五 积极心理学视野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反馈策略 | 第53-60页 |
(一) 开展积极教育培训,加强物理教师积极教育理念 | 第53-55页 |
(二) 注重反馈方式选择,培养学生积极品质 | 第55-57页 |
(三) 建立一体化反馈体系,营造积极反馈的环境 | 第57-58页 |
(四) 增加评价维度,实行多元化的教学反馈 | 第58-60页 |
六 结束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 | 第64-67页 |
后记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