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10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0-14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第二节 选题的意义 | 第11-12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第四节 本文的创新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4-32页 |
第一节 绩效管理的相关概念 | 第14-24页 |
一、绩效管理的概念及发展 | 第14-20页 |
二、医院绩效管理的研究 | 第20-24页 |
第二节 平衡计分卡的相关概念 | 第24-32页 |
一、平衡计分卡的起源及发展 | 第24-25页 |
二、平衡计分卡国内外的应用 | 第25-28页 |
三、平衡计分卡的核心思想及主要内容 | 第28-30页 |
四、平衡计分卡与非盈利性机构 | 第30-32页 |
第三章 我国公立医院绩效管理评价的现状 | 第32-41页 |
第一节 我国公立医院的界定及发展 | 第32-36页 |
一、公立医院的相关概念与特征 | 第32-33页 |
二、我国公立医院内外环境分析 | 第33-35页 |
三、新医改政策下医院的发展方向 | 第35-36页 |
第二节 我国公立医院的绩效管理体系的发展进程 | 第36-38页 |
一、我国公立医院绩效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36-38页 |
二、我国公立医院绩效管理改革的必要性 | 第38页 |
第三节 平衡计分卡在我国公立医院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 第38-41页 |
一、平衡计分卡理论应用于公立医院绩效管理的优越性 | 第38-39页 |
二、公立医院绩效管理应用平衡计分卡理论的必要性 | 第39-41页 |
第四章 平衡计分卡在我国公立医院绩效管理中的设计 | 第41-58页 |
第一节 明确我国公立医院的愿景及战略 | 第41-43页 |
第二节 公立医院平衡计分卡各层面指标的选取 | 第43-46页 |
一、指标选取的原则 | 第43-45页 |
二、指标选取的方法——专家评分法(Delphi) | 第45-46页 |
第三节 确定医院平衡计分卡四个维度及各个维度下各指标的权重 | 第46-51页 |
一、确定各个维度权重的方法——层次分析法 | 第46-50页 |
二、分析各个维度中的指标之间的关联 | 第50-51页 |
第四节 医院平衡计分卡四个维度之间的关系 | 第51-54页 |
一、医院平衡计分卡的财务核算 | 第51-53页 |
二、平衡计分卡的财务维度与其他三个维度的关系 | 第53-54页 |
第五节 构建医院平衡计分卡系统与医院的组织架构相协同 | 第54-58页 |
一、医院的组织架构 | 第54-55页 |
二、各个层面与组织架构的协同 | 第55-58页 |
第五章 案例研究——T医院的描述性研究 | 第58-71页 |
第—节 T医院绩效考评现状分析 | 第58-62页 |
第二节 T医院战略确定 | 第62-63页 |
第三节 T医院平衡计分卡的指标选取 | 第63-67页 |
第四节 构建 T 医院科室及个人的平衡计分卡 | 第67-71页 |
一、科室平衡计分卡构建 | 第67-70页 |
二、个人平衡计分卡构建 | 第70-71页 |
第六章 平衡计分卡在公立医院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71-77页 |
第一节 实施医院平衡计分卡的核心 | 第71-72页 |
第二节 实施医院平衡计分卡的难点 | 第72-73页 |
一、沟通障碍 | 第72页 |
二、指标设计较难 | 第72-73页 |
三、投入成本较大 | 第73页 |
第三节 解决的具体措施 | 第73-77页 |
一、考虑医院本身的特殊性 | 第73-74页 |
二、以战略为导向协调好人力、组织和信息资本 | 第74页 |
三、注重各个科室部门之间的协调和沟通 | 第74-75页 |
四、建立各个科室自己的指标台账 | 第75页 |
五、注重平衡计分卡体系的设计创新 | 第75-76页 |
六、医院文化要支持组织变革 | 第76-77页 |
第七章 总结与未来展望 | 第77-79页 |
第一节 研究总结 | 第77页 |
第二节 研究中的不足 | 第77-78页 |
第三节 未来进一步的研究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4页 |
附录 | 第84-93页 |
附录一 临床科室以成本为基础的绩效考核表 | 第84-86页 |
附录二 医技科室以成本为基础的绩效考核表 | 第86-87页 |
附录三 行政科室以成本为基础的绩效考核表 | 第87-88页 |
附录四 专家调查问卷表 | 第88-90页 |
附录五 指标权重设计调查问卷 | 第90-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在读期间完成的科研成果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