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全日制小学教育硕士培养模式的探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6-8页 |
表目录 | 第8-9页 |
图目录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一) 关于我国全日制教育硕士的研究概述 | 第10-12页 |
(二) 关于美国教育硕士的研究概述 | 第12-14页 |
(三) 对已有研究的评析 | 第14-15页 |
(四) 本研究创新之处 | 第15页 |
三、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16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6页 |
四、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一) 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二)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一) 文献研究法 | 第18页 |
(二) 文本分析法 | 第18页 |
(三) 问卷调查法 | 第18-19页 |
(四) 访谈法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我国全日制小学教育硕士培养方案探析 | 第20-28页 |
一、全日制小学教育硕士的培养目标 | 第20-22页 |
(一) 培养目标的维度 | 第20-21页 |
(二) 培养目标的定位 | 第21-22页 |
二、全日制小学教育硕士的课程设置 | 第22-25页 |
(一) 课程结构体系与指导性方案的一致性 | 第22-23页 |
(二) 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的对应性 | 第23-24页 |
(三) 课程内容与本科课程的重复性 | 第24-25页 |
三、全日制小学教育硕士的学业评价 | 第25-26页 |
四、本章小结 | 第26-28页 |
(一) 培养目标定位尚不明确 | 第26页 |
(二)课程结构体系有待优化 | 第26-27页 |
(三) 学业评价特色还需突显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我国全口制小学教育硕士培养现状探析 | 第28-44页 |
一、我国全日制小学教育硕士培养现状 | 第28-40页 |
(一) 招生情况分析 | 第28-32页 |
(二) 培养目标分析 | 第32-34页 |
(三) 课程设置分析 | 第34-35页 |
(四) 教学过程分析 | 第35-36页 |
(五) 专业实践分析 | 第36-39页 |
(六) 师资队伍分析 | 第39页 |
(七) 学位论文分析 | 第39-40页 |
二、本章小结 | 第40-44页 |
(一) 现有生源中非小教专业占大多数 | 第40-41页 |
(二) 培养过程与预期培养目标存在脱节 | 第41页 |
(三) 课程设置中的实践教学模块所占比重较小 | 第41页 |
(四) 教学过程中应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 | 第41-42页 |
(五) 专业实践时间不足且与理论的互动不够 | 第42页 |
(六) “双导师制”尚不普遍 | 第42页 |
(七) 学位论文评判标准与学术型差别不大 | 第42-44页 |
第四章 我国全日制小学教育硕士理想培养模式探究 | 第44-56页 |
一、以小学教师胜任特征为依据,界定培养目标 | 第44-46页 |
二、以反思实践能力为核心,构建课程地图 | 第46-50页 |
三、以专业实践能力为导向,完善培养过程 | 第50-55页 |
(一) 探索新型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式多样化 | 第50-52页 |
(二) 落实双导师制,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 | 第52-53页 |
(三) 改革实践教学模式,提升小教专业实践能力 | 第53-55页 |
四、以小学特色应用为取向,区分评价标准 | 第55-56页 |
结束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附录 | 第59-63页 |
附录一 关于问卷设计的具体思路 | 第59-62页 |
附录二 访谈提纲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