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5页 |
引言 | 第15-17页 |
第一章 "陌生化"理论启示下的写作与思维研究 | 第17-21页 |
·国内外有关写作与思维关系的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国际上有关写作与思维的相关研究 | 第17-18页 |
·国内有关写作与思维的相关研究 | 第18-19页 |
·写作和思维的关系 | 第19-21页 |
·写作和思维的整体关系 | 第19页 |
·写作和思维的具体关系 | 第19-21页 |
·思维与体裁 | 第19-20页 |
·写作能力与思维能力 | 第20-21页 |
第二章 "陌生化"理论的思维特点 | 第21-24页 |
·运用创新思维来创造新形式 | 第21-22页 |
·不断思索、感觉事物本来面目 | 第22页 |
·运用逆向思维和全新角度去看事物 | 第22-23页 |
·持续时间短暂,需要不断强化 | 第23-24页 |
第三章 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特点与现状 | 第24-29页 |
·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特点 | 第24-25页 |
·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 | 第25-29页 |
·教学理念落后 | 第25-26页 |
·教育机构观念的陈旧 | 第25-26页 |
·教师师教学理念落后 | 第26页 |
·教师和学生存在一些不正确心态 | 第26-27页 |
·教学方式陈旧 | 第27-28页 |
·学生写作现状 | 第28-29页 |
第四章 陌生化写作对中学语文写作教学的启发 | 第29-33页 |
·陌生化写作能为写作教学者提供一种独特的表现视角 | 第29页 |
·我们需要不断创造教学情境的陌生化 | 第29-30页 |
·我们应该让教学资源陌生化 | 第30页 |
·我们应该让教学内容陌生化 | 第30-31页 |
·我们应该让教学方法陌生化 | 第31-32页 |
·综合运用陌生化情景、教学资源来满足广大师生的审美需要 | 第32-33页 |
第五章 陌生化写作的具体应用 | 第33-50页 |
·使作品陌生化的手段 | 第33-43页 |
·转变思维方式 | 第33-35页 |
·改变思维对象的外形以产生新的形象 | 第33页 |
·改变观照角度来体验我们熟悉的事物 | 第33-35页 |
·重新组合教学材料以进行创新运用 | 第35页 |
·改变思维方向 | 第35-36页 |
·逆向思维就是改变思维方向的"不老药" | 第35-36页 |
·"树状思维"达到"陌生化"效果 | 第36页 |
·词语运用陌生化 | 第36-40页 |
·语义的异化 | 第36-37页 |
·词语的超常搭配 | 第37-38页 |
·合理创造使用新词语 | 第38-39页 |
·量词使用陌生化 | 第39-40页 |
·灵活运用广告词和歌词 | 第40页 |
·语法运用的陌生化 | 第40-41页 |
·讲求句式的变化运用 | 第40页 |
·语法结构的超常规搭配 | 第40-41页 |
·注重节奏、声调等锤炼 | 第41页 |
·修辞手法的陌生化 | 第41-43页 |
·排比变形 | 第41-42页 |
·谐音变形 | 第42页 |
·比喻变形 | 第42页 |
·通感变形 | 第42-43页 |
·学生现用教材的作品中"陌生化"手法的应用 | 第43-46页 |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陌生化手法的应用 | 第43-44页 |
·鲁迅的《狂人日记》陌生化手法的应用 | 第44-45页 |
·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陌生化手法的应用 | 第45-46页 |
·高考优秀作文中"陌生化"手法的应用 | 第46-50页 |
·高考优秀作文形式上"陌生化"手法的应用 | 第46-47页 |
·高考优秀作文内容上"陌生化"手法的应用 | 第47-48页 |
·高考优秀作文语言上"陌生化"手法的应用 | 第48-50页 |
第六章 自己的陌生化写作教学实践与成果 | 第50-59页 |
·教学媒体的选择采取"陌生化"手段 | 第50-51页 |
·在教学设计时,对写作教授的内容采取陌生化手段处理 | 第51页 |
·在写作教学过程中,运用陌生化的教学语言 | 第51-52页 |
·小说写作是陌生化写作实践的重要阵地 | 第52页 |
·自己陌生化写作教学成果 | 第52-59页 |
第七章 结语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