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6页 |
·前言 | 第12-13页 |
·纤维素酶 | 第13-14页 |
·纤维素酶滤纸活性的评价 | 第14-16页 |
·高温乙醇发酵微生物 | 第16-18页 |
·高温同步糖化与发酵木质纤维素生产乙醇的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高温乳酸发酵微生物 | 第21-23页 |
·高温同步糖化与发酵木质纤维素原料生产乳酸的研究进展 | 第23-24页 |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和目标 | 第24-26页 |
第2章 纤维素酶滤纸活性分析方法的改进 | 第26-38页 |
·引言 | 第26页 |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6-28页 |
·纤维素酶与滤纸 | 第26页 |
·纤维素酶的滤纸活性分析方法 | 第26-27页 |
·纤维二糖酶活(CBU)的测定 | 第27页 |
·基于HPLC分析的纤维素酶滤纸酶活测定 | 第27-28页 |
·稀酸预处理玉米秸秆的方法 | 第28页 |
·纤维素酶水解稀酸预处理的玉米秸秆 | 第28页 |
·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 第2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8-37页 |
·基于HPLC分析的纤维素酶滤纸活性测定方法 | 第28-30页 |
·不同纤维素酶水解滤纸生成的葡萄糖和纤维二糖的比较 | 第30-33页 |
·三种商业纤维素酶水解稀酸预处理的玉米秸秆 | 第33-35页 |
·添加纤维二糖酶对纤维素酶Spezyme CP和Youtell #5水解能力的影响 | 第35-36页 |
·基于滤纸单位(FPU)和Glucose/cellobiose评价纤维素酶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高温高固含量下同步糖化与发酵玉米秸秆生产乙醇 | 第38-67页 |
·引言 | 第3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8-41页 |
·玉米秸秆原料 | 第38页 |
·发酵微生物与纤维素酶 | 第38-39页 |
·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DQ1发酵温度的评价 | 第39页 |
·稀酸预处理玉米秸秆的方法 | 第39页 |
·一次水洗玉米秸秆脱除抑制物 | 第39页 |
·生物脱毒处理稀酸预处理后的玉米秸秆 | 第39-40页 |
·纤维素酶水解稀酸预处理的玉米秸秆 | 第40页 |
·酿酒酵母发酵种子液的驯化培养 | 第40页 |
·同步糖化与发酵稀酸预处理的玉米秸秆 | 第40-41页 |
·分析方法 | 第4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1-66页 |
·稀酸预处理玉米秸秆的一次水洗液和水解液组成 | 第41-42页 |
·温度对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DQ1在YPD培养基中发酵的影响 | 第42-43页 |
·温度对直接同步糖化与发酵玉米秸秆的影响 | 第43-45页 |
·纤维素酶用量对高温直接同步糖化与发酵的影响 | 第45-47页 |
·预处理玉米秸秆固含量对高温直接同步糖化与发酵的影响 | 第47-48页 |
·营养物对高温直接同步糖化与发酵的影响 | 第48-52页 |
·直接同步糖化与发酵和三步同步糖化与发酵稀酸预处理的玉米秸秆 | 第52-56页 |
·三步同步糖化与发酵与常规同步糖化与发酵稀酸预处理玉米秸秆 | 第56-58页 |
·纤维素酶用量对变温同步糖化与发酵30%固含量稀酸预处理的玉米秸秆的影响 | 第58-62页 |
·比较固含量提高和纤维酶用量增加对同步糖化与发酵影响 | 第62-63页 |
·高温直接同步糖化与发酵生物脱毒处理物料 | 第63-65页 |
·发酵升温对同步糖化与发酵生物脱毒处理基质的影响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4章 嗜热乳酸菌的发现以及应用于木质纤维素生产高浓度乳酸 | 第67-86页 |
·引言 | 第6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67-69页 |
·试剂和药品 | 第67页 |
·乳酸菌的分离 | 第67-68页 |
·16S rDNA序列分析及构建系统进化树 | 第68页 |
·乳酸菌的保藏和培养 | 第68页 |
·玉米秸秆的稀酸预处理和生物脱毒 | 第68-69页 |
·生物脱毒玉米秸秆的发酵 | 第69页 |
·分析方法 | 第6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9-84页 |
·高温发酵不灭菌生物脱毒秸秆生产乙醇过程伴随乳酸的形成 | 第69-71页 |
·高温发酵灭菌后的生物脱毒秸秆生产乙醇伴随乳酸的形成 | 第71-72页 |
·乳酸生成的验证:不接种酿酒酵母和121℃高温灭菌发酵原料 | 第72-74页 |
·乳酸生成的验证:稀酸预处理的玉米秸秆和生物脱毒处理秸秆的混合 | 第74-75页 |
·乳酸生成验证:氨水过碱处理生物脱毒玉米秸秆 | 第75-77页 |
·乳酸生成验证:在摇瓶中玉米秸秆水解液发酵 | 第77-78页 |
·乳酸菌的分离与鉴定 | 第78-79页 |
·Pediococcus acidilactici DQ2的生长曲线和培养基优化 | 第79-81页 |
·Pediococcus acidilactici DQ2高温同步糖化与发酵玉米秸秆生产乳酸 | 第81-83页 |
·Pediococcus acidilactici DQ2在不同培养基发酵的比较 | 第83-84页 |
·本章小结 | 第84-86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101页 |
附录Ⅰ主要实验试剂与仪器和设备 | 第101-103页 |
附录Ⅱ 分析图谱 | 第103-104页 |
学术成果 | 第104-105页 |
致谢 | 第10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