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写作厌倦心理及对策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写作心理研究现状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10-19页 |
第一节 写作心理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一、写作心理理论的研究 | 第10-11页 |
二、学生写作心理问题的研究 | 第11-14页 |
三、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研究 | 第14-16页 |
第二节 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16-19页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第16-17页 |
二、学习动机理论 | 第17-18页 |
三、过程写作教学理论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初中生写作的厌倦心理表现及原因分析 | 第19-28页 |
第一节 写作准备阶段学生的厌倦心理表现及原因 | 第19-22页 |
一、写作态度消极 | 第19-21页 |
二、写作热情丧失 | 第21-22页 |
三、缺乏写作动机 | 第22页 |
第二节 行文阶段学生的厌倦心理表现及原因 | 第22-26页 |
一、自我封闭及原因 | 第22-23页 |
二、写作造假及原因 | 第23-25页 |
三、写作趋同化及原因 | 第25-26页 |
第三节 评改阶段学生的厌倦心理表现及原因 | 第26-28页 |
一、冷漠对待作文评价及原因 | 第26-27页 |
二、不想互动交流及原因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正确引导学生消除写作厌倦心理的对策 | 第28-43页 |
第一节 正确引导学生消除写作准备阶段的厌倦心理 | 第28-34页 |
一、端正学生对写作的态度 | 第28-30页 |
二、培养写作热情 | 第30页 |
三、激发写作动机 | 第30-32页 |
四、培养写作兴趣 | 第32-34页 |
第二节 正确引导学生消除行文阶段的厌倦心理 | 第34-39页 |
一、唤醒写作阶段的心灵情绪 | 第34-35页 |
二、鼓励真情实感的写作 | 第35-36页 |
三、鼓励写作交流 | 第36-37页 |
四、尊重学生作文主体性和独特性 | 第37-39页 |
第三节 正确引导学生消除评改阶段的厌倦心理 | 第39-43页 |
一、了解学生对教师关于作文评价的心理期待 | 第39-40页 |
二、调节学生的认知评价 | 第40页 |
三、正确归因、提升成就感 | 第40-41页 |
四、发挥作文评价的作用 | 第41-42页 |
五、作文共享,相互交流 | 第42-43页 |
结语 | 第43-44页 |
注释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附录 | 第49-52页 |
后记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