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学理论论文--教学研究和改革论文

我国传统教学论的几对主要范畴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0页
 第一节 选题缘由及意义第8-10页
 第二节 研究综述第10-16页
 第三节 概念界定第16-17页
 第四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第17-18页
 第五节 研究的创新第18-20页
第二章 “性”与“习”范畴研究第20-36页
 第一节 “性”与“习”的文字学考释第20-24页
  一、关于“性”的文字学考释第20-21页
  二、关于“习”的文字学考释第21-23页
  三、“性”与“习”的关系第23-24页
 第二节 “性”“习”范畴的教学论意蕴第24-36页
  一、“性”——教学的逻辑起点第24-30页
  二、“习”——教学作用观第30-32页
  三、"习与性成"——教学目标的价值第32-36页
第三章 “学”与“思”范畴研究第36-48页
 第一节 “学”与“思”的文字学考释第36-40页
  一、关于“学”的文字学考释第36-37页
  二、关于“思”的文字学考释第37-38页
  三、“学”与“思”的关系第38-40页
 第二节 “学”“思”范畴的教学论意蕴第40-48页
  一、“学”在教学中的价值第40-42页
  二、“思”在教学中的价值第42-44页
  三、学思相资以为功第44-48页
第四章 “知”与“行”范畴研究第48-60页
 第一节 “知”与“行”的文字学考释第48-51页
  一、关于“知”的文字学考释第48-49页
  二、关于“行”的文字学考释第49-50页
  三、“知”与“行”的关系第50-51页
 第二节 “知”“行”范畴的教学论意蕴第51-60页
  一、“知”在教学中的价值第51-53页
  二、“行”在教学中的价值第53-56页
  三、“知”“行”结合第56-60页
结语第60-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附录第66-67页
后记第67-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传统教学主体理论研究
下一篇: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实施效果评估--以安化县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