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引言 | 第10-17页 |
·本文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2页 |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本文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2 农村人才相关理论概述 | 第17-22页 |
·理论依据 | 第17-18页 |
·人力资本理论 | 第17页 |
·二元发展理论 | 第17-18页 |
·农村人才的概念与分类 | 第18-22页 |
·农村人才的含义 | 第18页 |
·农村人才的特点 | 第18-19页 |
·农村人才的分类 | 第19-22页 |
3 泰安市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 | 第22-28页 |
·按农村人才标准类型划分 | 第22-23页 |
·按性别结构划分 | 第23页 |
·按年龄结构划分 | 第23-24页 |
·按学历结构划分 | 第24-25页 |
·按人才职称状况划分 | 第25-26页 |
·按培养渠道划分 | 第26-28页 |
4 泰安市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 | 第28-33页 |
·泰安市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 第28-30页 |
·人才总量不足 | 第28页 |
·结构不合理,结构比例失调 | 第28页 |
·文化素质不高 | 第28-29页 |
·区域分布不均衡 | 第29页 |
·带动作用发挥不够 | 第29-30页 |
·泰安市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制约因素 | 第30-33页 |
·人才观念意识不强,重视程度不够 | 第30页 |
·教育培训体系不够完善 | 第30-31页 |
·资金投入力度有所欠缺 | 第31页 |
·激励机制不完善 | 第31-33页 |
5 国内外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模式借鉴 | 第33-41页 |
·国外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模式与经验 | 第33-37页 |
·北美模式——以美国为代表 | 第33-34页 |
·西欧模式——以德国为代表 | 第34-35页 |
·东亚模式——以日本为代表 | 第35-37页 |
·国内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模式与经验 | 第37-38页 |
·推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机制创新 | 第37页 |
·注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管理 | 第37页 |
·通过农民职称评定注册制度开发农村实用人才 | 第37-38页 |
·创新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体制 | 第38页 |
·国内外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启示 | 第38-41页 |
·要通过立法为农民教育培训提供法律保障 | 第38-39页 |
·加强农村教育体系建设 | 第39页 |
·要加强体系建设,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农民教育培训 | 第39-40页 |
·实行职业技术资格认证制度 | 第40-41页 |
6 泰安市农村人才队伍建设模式的选择 | 第41-47页 |
·坚持的原则 | 第41-43页 |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 第41页 |
·坚持因地制宜原则 | 第41-42页 |
·坚持与时俱进原则 | 第42页 |
·坚持重点突出原则 | 第42-43页 |
·泰安市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模式选择 | 第43-47页 |
·产业带动模式 | 第43页 |
·农业龙头企业带动模式 | 第43-44页 |
·专业市场带动模式 | 第44页 |
·能人带动模式 | 第44-45页 |
·产学研结合模式 | 第45页 |
·重大节会带动模式 | 第45页 |
·现代信息网络模式 | 第45-46页 |
·项目开发带动模式 | 第46-47页 |
7 推进泰安市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 | 第47-56页 |
·优化农村实用人才施展才能的环境 | 第47-49页 |
·政治环境 | 第47页 |
·人为环境 | 第47-48页 |
·创业环境 | 第48-49页 |
·加强对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领导工作 | 第49页 |
·健全农村人才队伍建设运行机制 | 第49-52页 |
·健全和完善农村人才评价机制 | 第49-50页 |
·建立和完善农村人才选拔机制 | 第50页 |
·建立和健全农村人才表彰与激励机制 | 第50-51页 |
·建立和健全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长效服务 | 第51-52页 |
·加强教育培训,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 | 第52-54页 |
·加大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的资金投入 | 第54-56页 |
8 结论与讨论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