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8-20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8-11页 |
(一) 国际数学教育发展越来越重视问题解决 | 第8-9页 |
(二) 国内数学课程改革将问题解决设为课程目标 | 第9-11页 |
(三) 数据显示需加强小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研究 | 第11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12页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第12-18页 |
(一) 数学问题 | 第12-15页 |
(二) 问题解决 | 第15-17页 |
(三)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 | 第17-18页 |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8-19页 |
(一)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五、创新之处 | 第19-20页 |
第一章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综述 | 第20-35页 |
一、数学问题解决的相关研究 | 第20-26页 |
(一) 问题解决过程的心理模式 | 第20-23页 |
(二) 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 第23-24页 |
(三) 问题解决的解题研究 | 第24-26页 |
二、数学能力培养的相关研究 | 第26-33页 |
(一) 数学能力结构的研究 | 第26-30页 |
(二) 数学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影响因素 | 第30-31页 |
(三) 数学能力要求和评价标准 | 第31-33页 |
三、对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成果反思 | 第33-35页 |
第二章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结构及影响因素 | 第35-44页 |
一、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结构 | 第35-39页 |
(一) 发现问题的能力 | 第36-37页 |
(二) 提出问题的能力 | 第37-38页 |
(三) 分析问题的能力 | 第38-39页 |
(四) 解决问题的能力 | 第39页 |
二、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因素 | 第39-44页 |
(一) 学生自身因素 | 第40-41页 |
(二) 教师方面因素 | 第41-44页 |
第三章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调查分析 | 第44-66页 |
一、YZ市YC校的教育状况 | 第44-45页 |
二、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调查及结果分析 | 第45-61页 |
(一) 问卷调查 | 第46-49页 |
(二) 教师访谈 | 第49-51页 |
(三) 试卷抽样分析 | 第51-61页 |
三、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61-66页 |
(一) 困于情境创设,情境理解过于依赖教师提示 | 第61-63页 |
(二) 引导发问不当,缺乏表征问题和主动发问氛围 | 第63页 |
(三) 忽视思维方法训练,欠缺理性思维和问题转换 | 第63-64页 |
(四) 设置问题不够多样,缺乏变式练习与迁移训练 | 第64-65页 |
(五) 反思习惯培养不足,忽视反思检验导致错误计算 | 第65-66页 |
第四章 小学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策略 | 第66-79页 |
一、转变学生问题解决方式,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良好习惯 | 第66-71页 |
(一) 创设合理、现实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发现问题 | 第66-67页 |
(二) 加强情境数学化,帮助学生提取、概括信息并顺利表征问题 | 第67-68页 |
(三) 注重问题变式与迁移,强化问题分析与计算推理训练 | 第68-69页 |
(四) 倡导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化,提高反思、检验与评价水平 | 第69-71页 |
二、改善教师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提高 | 第71-75页 |
(一) 深入学习课标理念,把握问题解决目标与要求 | 第71-72页 |
(二) 灵活准确运用教材,拓展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途径 | 第72-73页 |
(三) 关注能力培养层次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能力培养的需求 | 第73-74页 |
(四) 加强年级之间教学交流,循序渐进培养问题解决的能力 | 第74-75页 |
三、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改善学生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环境 | 第75-79页 |
(一)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形成良好学习氛围 | 第75-77页 |
(二) 倡导多维度教学,给学生创新思维留有空间 | 第77-78页 |
(三) 运用多样化评价方式,建构宽松和谐的数学课堂 | 第78-79页 |
结束语 | 第79-80页 |
附录一 | 第80-82页 |
附录二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7-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