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3-28页 |
·概念图 | 第13-20页 |
·概念图的涵义 | 第13页 |
·概念图与类似概念的比较 | 第13-14页 |
·概念图的研究缘起 | 第14-15页 |
·概念图的基本知识 | 第15页 |
·概念图的绘制步骤 | 第15-16页 |
·概念图的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概念图在教与学领域的应用研究 | 第17-20页 |
·阅读理解 | 第20-24页 |
·阅读的定义 | 第20页 |
·阅读理解的心理表征层次 | 第20页 |
·阅读理解能力结构 | 第20-21页 |
·阅读策略分类 | 第21-22页 |
·概念图策略的功能及其在阅读策略中的位置 | 第22-24页 |
·概念图策略与阅读理解的相关研究 | 第24页 |
·阅读效能感 | 第24-28页 |
·自我效能感与学业自我效能感的涵义 | 第24-25页 |
·学业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 第25-26页 |
·具体学科学习自我效能感研究 | 第26-27页 |
·阅读效能感的相关研究 | 第27页 |
·概念图策略对自我效能感影响的相关研究 | 第27-28页 |
2 问题提出与总体研究设计 | 第28-33页 |
·以往研究不足 | 第28-29页 |
·问题提出 | 第29-30页 |
·研究意义 | 第30-31页 |
·研究设计 | 第31-33页 |
·核心概念界定 | 第31页 |
·研究框架 | 第31-33页 |
3 初中生阅读效能感问卷的编制 | 第33-45页 |
·研究目的 | 第33页 |
·研究假设 | 第33页 |
·研究方法 | 第33-36页 |
·编制原则 | 第33页 |
·题目来源 | 第33-34页 |
·问卷设计 | 第34-35页 |
·被试 | 第35-36页 |
·研究程序 | 第36页 |
·初始问卷的形成 | 第36页 |
·预测 | 第36页 |
·再测 | 第36页 |
·数据处理 | 第36页 |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36-45页 |
·项目分析 | 第36-37页 |
·因素分析的适当性检验 | 第37-38页 |
·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38-40页 |
·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40-42页 |
·信、效度分析 | 第42-44页 |
·小结 | 第44-45页 |
4 概念图策略类型对初中生阅读理解和阅读效能感的影响 | 第45-60页 |
·研究目的 | 第45页 |
·研究假设 | 第45页 |
·研究方法 | 第45-47页 |
·被试 | 第45-46页 |
·研究设计 | 第46页 |
·研究工具 | 第46-47页 |
·研究程序 | 第47-49页 |
·培训协助研究人员 | 第47页 |
·阅读理解预测及阅读效能感前测 | 第47页 |
·实验过程 | 第47-49页 |
·阅读理解测试及阅读效能感后测 | 第49页 |
·数据处理 | 第49页 |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49-60页 |
·不同概念图策略类型对初中生阅读理解成绩的影响 | 第49-53页 |
·不同概念图策略类型对初中生阅读效能感的影响 | 第53-60页 |
5 综合讨论 | 第60-67页 |
·初中生阅读效能感问卷的编制 | 第60-61页 |
·初中生阅读效能感问卷的结构分析 | 第60页 |
·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第60-61页 |
·概念图策略类型对初中生阅读理解的影响 | 第61-63页 |
·不同概念图策略类型对初中生阅读理解促进作用的分析 | 第61-62页 |
·不同概念图策略类型对不同阅读水平初中生阅读理解的影响分析 | 第62-63页 |
·概念图策略类型对初中生阅读效能感的影响 | 第63-66页 |
·不同概念图策略类型对初中生阅读效能感提升作用的分析 | 第63-64页 |
·不同概念图策略类型对不同阅读水平初中生阅读效能感的影响分析 | 第64-66页 |
·本研究结果对初中阅读教学的启示 | 第66-67页 |
·与独立绘制概念图策略相比,修改概念图策略是促进初中生阅读理解的更为有效的策略 | 第66页 |
·修改概念图策略是提升初中生阅读效能感的有效策略 | 第66-67页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7-69页 |
·研究结论 | 第67页 |
·研究不足 | 第67-68页 |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 第68-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附录 | 第75-80页 |
后记 | 第80-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81-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