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9-23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一、教育均衡发展的客观需要 | 第10页 |
二、教育强市战略的迫切要求 | 第10-11页 |
三、提升区域教育地位的形势期待 | 第11页 |
第二节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二、政策意义 | 第12页 |
三、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第三节 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一、教师流动 | 第13页 |
二、教师流动政策 | 第13页 |
三、区域 | 第13-14页 |
第四节 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一、教师流动的理论研究 | 第14-16页 |
二、国外中小学教师流动的研究提供了参照 | 第16-18页 |
三、我国关于中小学教师流动研究 | 第18-20页 |
四、中小学教师流动研究述评 | 第20-22页 |
第五节 研究方法 | 第22-23页 |
第二章 岳阳市当前义务教育教师流动政策及其效应 | 第23-34页 |
第一节 岳阳市区域内教师流动政策出台的背景 | 第23-25页 |
第二节 岳阳市义务教育教师区域内流动政策分析 | 第25-29页 |
一、《中共岳阳市委、岳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教育强市的决定》中有关教师流动内容的解读 | 第25-26页 |
二、《岳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有关教师流动内容的解读 | 第26-27页 |
三、《岳阳市2008—2012年教师队伍建设及教师教育发展规划》中有关教师流动内容的解读 | 第27页 |
四、《岳阳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有关教师流动内容的解读 | 第27-28页 |
五、其它管理教师流动的政策分析 | 第28-29页 |
第三节 岳阳市义务教育教师区域内流动政策的效应 | 第29-34页 |
一、教师队伍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 | 第29页 |
二、教育人力资源管理逐步得到规范 | 第29-30页 |
三、教师队伍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 第30-31页 |
四、教师待遇基本得到保证 | 第31-32页 |
五、教育和教师队伍的持续性发展存在不少困难 | 第32-34页 |
第三章 岳阳市义务教育教师区域流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政策性障碍分析 | 第34-40页 |
第一节 岳阳市义务教育教师区域流动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34-36页 |
一、保障机制不健全制约教师流动政策的实施 | 第34-35页 |
二、流向结构不合理直接影响教师流动政策的成效 | 第35页 |
三、流动控制不到位进一步放大了教师流动政策的负面效果 | 第35-36页 |
第二节 制约岳阳市义务教育教师区域流动的政策性障碍 | 第36-40页 |
一、双向流动理论与现实存在错位 | 第36-37页 |
二、义务教育教师身份和现行人事制度的制约 | 第37-39页 |
三、义务教育教师自身的趋利性选择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完善义务教育教师流动政策的思考 | 第40-51页 |
第一节 确立制定义务教育教师流动政策的原则 | 第40-41页 |
一、科学发展原则 | 第40页 |
二、公平配置原则 | 第40-41页 |
三、以人为本原则 | 第41页 |
四、分步推进原则 | 第41页 |
五、行政干预原则 | 第41页 |
第二节 夯实科学制定区域教师流动政策的基础 | 第41-47页 |
一、形成义务教育教师流动制度的社会基础 | 第41-43页 |
二、制定更为完善的流动政策文本 | 第43-44页 |
三、明确教师流动政策的实施责任 | 第44-47页 |
第三节 实施有效的政策管理策略 | 第47-51页 |
一、明确责任 | 第47页 |
二、规范实施 | 第47-49页 |
三、适时创新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附录Ⅰ | 第54-61页 |
附录Ⅱ | 第61-62页 |
后记 | 第62-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