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绪论 | 第10-17页 |
·选题缘由 | 第10页 |
·研究历史和现状 | 第10-13页 |
·关于话题的研究 | 第10-11页 |
·关于话题转换的研究 | 第11页 |
·关于话题转换标记的研究 | 第11-12页 |
·研究不足 | 第12-13页 |
·本文的研究设想 | 第13-14页 |
·研究对象 | 第13页 |
·研究目的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语料来源 | 第13-14页 |
·本文的理论基础 | 第14-17页 |
·语篇话题 | 第14页 |
·话题转换 | 第14-15页 |
·话语标记和“元语用功能” | 第15-17页 |
2 汉语语篇话题转换标记的性质和表达形式 | 第17-22页 |
·汉语语篇话题转换标记的性质 | 第17-18页 |
·汉语语篇话题转换标记的表达形式 | 第18-22页 |
·固有的话题转换标记 | 第18-19页 |
·实义虚化而来的固定话题转换标记 | 第19-20页 |
·连词转用的话题转换标记 | 第20-21页 |
·感叹词转用的话题转换标记 | 第21页 |
·插入语转用的话题转换标记 | 第21-22页 |
3 汉语语篇话题转换标记的功能和类型 | 第22-50页 |
·补充性话题转换标记的功能 | 第22-29页 |
·“顺便说一句、顺便说一下”的功能 | 第22-25页 |
·“而且”的功能 | 第25-26页 |
·“比如说”的功能 | 第26-28页 |
·“再说”的功能 | 第28-29页 |
·展开性话题转换标记的功能 | 第29-31页 |
·“至于”的功能 | 第29-30页 |
·“说到”的功能 | 第30-31页 |
·发挥性话题转换标记“所以”的功能 | 第31-33页 |
·转折性话题转换标记“但是”的功能 | 第33-34页 |
·插入询问性话题转换标记的功能 | 第34-36页 |
·“顺便问一下”的功能 | 第34-35页 |
·“想问一下”的功能 | 第35-36页 |
·追求认同性话题转换标记“你知道”及其变体的功能 | 第36-38页 |
·记忆性话题转换标记的功能 | 第38-42页 |
·“对了”的功能 | 第38-41页 |
·“哎”的功能 | 第41-42页 |
·结束原话题性话题转换标记“好”及其变体的功能 | 第42-45页 |
·小结 | 第45-50页 |
4 汉语语篇话题转换标记的使用语境 | 第50-69页 |
·语境及其研究内容 | 第50-51页 |
·话题转换标记的使用语境 | 第51-67页 |
·补充性话题转换标记的使用语境 | 第51-57页 |
·展开性话题转换标记的使用语境 | 第57-59页 |
·发挥性话题转换标记“所以”的使用语境 | 第59-60页 |
·转折性话题转换标记“但是”的使用语境 | 第60-61页 |
·插入询问性话题转换标记的使用语境 | 第61-63页 |
·追求认同性话题转换标记“你知道”的使用语境 | 第63-64页 |
·记忆性话题转换标记的使用语境 | 第64-66页 |
·结束原话题性话题转换标记“好”及其变体的使用语境 | 第66-67页 |
·小结 | 第67-69页 |
5 结语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