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和谐的师生关系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导论 | 第9-17页 |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9-14页 |
| 二、本文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 第14页 |
| 三、研究方法 | 第14页 |
| 四、本文的结构 | 第14-17页 |
| 第一部分 和谐师生关系解读 | 第17-34页 |
| 一、和谐师生关系的含义 | 第17-24页 |
| (一) “和谐师生关系”释义 | 第17页 |
| (二) 和谐师生关系的意义 | 第17-19页 |
| (三) 和谐师生关系的特点 | 第19-22页 |
| (四) 和谐师生关系的结构 | 第22-24页 |
| 二、和谐师生关系的要求 | 第24-27页 |
| (一) 民主 | 第24页 |
| (二) 平等 | 第24-25页 |
| (三) 理解 | 第25-26页 |
| (四) 合作 | 第26-27页 |
| 三、和谐师生关系的价值 | 第27-34页 |
| (一) 和谐师生关系的主要功能 | 第27-30页 |
| (二) 和谐师生关系的作用 | 第30-34页 |
| 第二部分 和谐师生关系的发展 | 第34-51页 |
| 一、不和谐师生关系及其原因 | 第34-43页 |
| (一) 不和谐师生关系的表现形式 | 第34-39页 |
| (二) 导致师生关系非和谐状况的根源 | 第39-43页 |
| 二、准和谐师生关系的表现及其原因 | 第43-45页 |
| (一) 不够全面的和谐 | 第43-44页 |
| (二) 不够全体的和谐 | 第44页 |
| (三) 不够全过程的和谐 | 第44-45页 |
| (四) 不够立体的和谐 | 第45页 |
| 三、和谐师生关系的表现及其追求 | 第45-51页 |
| (一) 全面和谐 | 第45-47页 |
| (二) 全体和谐 | 第47-48页 |
| (三) 全程和谐 | 第48-49页 |
| (四) 整体和谐 | 第49-51页 |
| 第三部分 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 第51-76页 |
| 一、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可能性 | 第51-52页 |
| (一) 相互理解的可能性 | 第51页 |
| (二) 教师的自觉性 | 第51-52页 |
| (三) 学生的发展性 | 第52页 |
| (四) 师生的相互依赖性 | 第52页 |
| 二、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过程 | 第52-76页 |
| (一) 解决师生关系的冲突 | 第52-59页 |
| (二) 改变师生关系的准和谐状态 | 第59-63页 |
| (三) 维护和谐师生关系 | 第63-76页 |
| 结语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1页 |
| 后记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