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文言文教学与传统文化的传承

内容提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绪论第8-10页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第8页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第8-10页
  (一) 国内研究现状第8-9页
  (二) 国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第一章 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的关系第10-18页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学习传统文化的意义第10-17页
  (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第10-11页
  (二) 传统文化的深远影响第11-12页
   1、传统文化对中国的影响第11-12页
   2、传统文化对世界的影响第12页
  (三) 学习传统文化的意义第12-16页
   1、利用中国传统文化的道德传统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第12-13页
   2、可以提高语文素养第13-16页
    (1) 可以增加识字量,更好地理解现代汉语词语第14-15页
    (2) 可以提高读写能力第15-16页
    (3) 还可以开阔文化视野,增长知识第16页
  (四) 中国传统文化的欣赏性、可读性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第16-17页
 二、中国传统文化与文言文关系第17-18页
  (一) 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内涵第17页
  (二) 传统文化的主要载体——文言文第17-18页
第二章 传统文化的传承现状与思考第18-22页
 一、传统文化面临的危机第18-19页
 二、文言文教学中的问题及原因第19-22页
  (一) 小学、初中阶段文言文比例低第19-20页
  (二) 教师传统文化素养有待提高第20-21页
  (三) 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偏颇第21-22页
 三、传统文化迎来新机遇第22页
第三章 文言文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探索第22-43页
 一、加大小学、初中文言文比重更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第22-23页
 二、语文教师应提高文言素养,更好地把握教材中的文言文第23-24页
  (一) 提高文言素养,教师要饱读诗书第23页
  (二) 教师要认真研读、熟悉教材第23-24页
 三、文言文教学构建起传承传统文化的平台第24-33页
  (一) 分析课本中(以高中教材为例)的文言文内容第24-29页
  (二) 教材中的文言文蕴含着深厚丰富的传统文化第29-32页
   1、思想道德文化第30页
   2、政治文化第30页
   3、隐逸文化第30-31页
   4、辉煌的文学艺术第31页
   5、灿烂的科学技术第31-32页
  (三) 传统文化教育宜渗透在文言文教学中第32-33页
   1、渗透传统文化教育是语文学科的性质任务和文言文教学特点决定的第32页
   2、文言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教育,要注意工具性、人文性相结合第32-33页
 四、课堂上选取适当的教学方法第33-36页
  (一) 讲授法和问答法第34页
  (二) 探究式学习第34-35页
  (三) 诵读法第35-36页
  (四) 整合教学方法,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第36页
 五、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第36-40页
  (一) 讲究美读,创设情境第37-38页
  (二)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第38-39页
  (三) 利用课本剧创设情境第39-40页
  (四) 课堂用文言问答,创设情境第40页
 六、拓展延伸第40-43页
  (一) 在学好课内篇章的同时,补充材料进行阅读训练第40-42页
   1. 了解作者的生平事迹,作品的创作背景第41页
   2、把与课文有关系的材料进行比较阅读第41页
   3、在课文学习之前或之后,推荐阅读作者的其它作品第41-42页
  (二) 开展活动进行拓展延伸第42-43页
结论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页
注释第44-46页

论文共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汽车售后服务业运营模式的建设与管理
下一篇:重庆广播电视集团薪酬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