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法论文--古代语法(文言语法)论文

《荀子》连词的语法化初探

目录第1-6页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绪论第8-14页
 第一节 古代汉语连词研究概述第8-10页
  一、汉语连词研究的基本情况第8-10页
  二、《荀子》连词研究现状第10页
 第二节 选题意义和基本内容第10-12页
 第三节 理论依据与研究方法第12-14页
第一章 总论第14-18页
 第一节 连词的界定和分类第14-16页
  一、关于连词的界定第14-15页
  二、关于连词的分类第15-16页
 第二节 《荀子》连词系统概说第16-18页
第二章 并列连词(上)第18-34页
 第一节 及第18-25页
  一、语义演变及词性转移第20-21页
  二、语法功能的扩展及语法化过程第21-24页
  三、基本特点与语法化第24-25页
 第二节 与第25-34页
  一、语义演变及词性转移第26-28页
  二、语法功能的扩展及语法化过程第28-31页
  三、基本特点与语法化第31页
  四、“与”、“及”辨析第31-34页
第三章 并列连词(下)第34-45页
 第一节 以第34-38页
  一、语义演变及词性转移第35-36页
  二、语法功能的扩展及语法化过程第36-38页
 第二节 而第38-45页
  一、语义演变及词性转移第39-40页
  二、语法功能的扩展及语法化过程第40-42页
  三、“而”的凝固结构第42-43页
  四、“而”、“以”辨析第43-45页
第四章 承接连词第45-53页
 第一节 于是(於是)第45-47页
  一、“于是(於是)’’的基本用法第45页
  二、“于是(於是)’’的语源分析第45-47页
 第二节 则、斯第47-53页
  一、“则”的基本用法及语源分析第47-51页
  二、“斯”的基本用法及语源分析第51-53页
第五章 假设连词第53-58页
 第一节 如第53-55页
  一、“如”的基本用法第53页
  二、“如”的语源分析第53-55页
 第二节 若第55-58页
  一、“若”的基本用法第55页
  二、“若”的语源分析第55-58页
第六章 结论第58-66页
 第一节 连词的基本来源第58-62页
  一、虚化第58-61页
  二、假借第61-62页
  三、假借兼虚化第62页
 第二节 连词语法化的动因及发展特点第62-66页
  一、连词语法化的动因第62-64页
  二、连词发展的特点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从伊拉克战争看美国民主化战略的失败
下一篇:高新技术背景下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