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中动句及其习得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2页 |
| 第一节 现代汉语中动句的概念及范围的界定 | 第7页 |
| 第二节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与理论依据 | 第7-10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 | 第7-9页 |
| ·理论依据 | 第9-10页 |
| 第三节 汉语中动句研究的意义、目标、方法与材料 | 第10-12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 ·研究目标 | 第10-11页 |
| ·研究材料 | 第11页 |
|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第二章 汉语中动句生成问题探讨 | 第12-23页 |
| 第一节 句子生成研究回顾 | 第12-13页 |
| ·生成语法理论下的生成方式 | 第12-13页 |
| ·配价语法理论下的生成方式 | 第13页 |
| ·三个平面理论下的生成方式 | 第13页 |
| 第二节 汉语中动句生成的三个阶段 | 第13-23页 |
| ·语义建构阶段 | 第13-17页 |
| ·句法编码阶段 | 第17-20页 |
| ·语用校验阶段 | 第20-23页 |
| 第三章 汉语中动句式的句法、语义和语用特点 | 第23-40页 |
| 第一节 汉语中动句式的句法结构探讨 | 第23-32页 |
| ·NP | 第23-24页 |
| ·VP及其论元结构 | 第24-30页 |
| ·AP | 第30-32页 |
| 第二节 汉语中动句式的语义分类及表达特点 | 第32-35页 |
| ·语义分类 | 第32-34页 |
| ·语义特点 | 第34-35页 |
| 第三节 汉语中动句式的信息结构及语用功能 | 第35-40页 |
| ·中动句的信息结构 | 第35-37页 |
| ·中动句的语用功能 | 第37-40页 |
| 第四章 外国学生中动句式的使用情况及习得顺序 | 第40-51页 |
| 第一节 外国学生中动句式的使用情况 | 第40-48页 |
| ·正确用例的情况 | 第40-43页 |
| ·偏误用例的情况 | 第43-48页 |
| 第二节 外国学生中动句式的习得顺序 | 第48-51页 |
| ·纵向分析 | 第48-49页 |
| ·横向分析 | 第49-50页 |
| ·教学建议 | 第50-51页 |
| 结语 | 第51-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 附录 | 第55-57页 |
| 后记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