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0页 |
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呼唤学生评价改革 | 第10-21页 |
(一) 学生评价改革研究的意义 | 第10-12页 |
1. 实践意义 | 第10-11页 |
2.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二) 学生评价的概念与功能 | 第12-13页 |
1. 学生评价的概念界定 | 第12页 |
2. 学生评价的功能 | 第12-13页 |
(三) 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 第13-18页 |
1. 学生评价存在的问题 | 第13-15页 |
2. 新课程改革对学生评价的要求 | 第15-18页 |
(四) 现代教育理论对历史新课程实施中学生评价改革的启示 | 第18-21页 |
1. 建构主义对学生评价改革的启示 | 第18-19页 |
2. 多元智能理论对学生评价改革的启示 | 第19-20页 |
3. 后现代主义对学生评价改革的启示 | 第20-21页 |
二、国外的基础教育学生评价 | 第21-25页 |
(一) 国外基础教育学生评价的改革 | 第21-24页 |
1. 国外教育评价观念的发展 | 第21页 |
2. 美国的学生评价改革 | 第21-22页 |
3. 英国的学生评价改革 | 第22-23页 |
4. 日本的学生评价改革 | 第23-24页 |
(二) 国外基础教育学生评价改革的启示 | 第24-25页 |
1. 强调评价内容的全面化 | 第24页 |
2. 重视评价类型的多样化 | 第24页 |
3. 重视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 | 第24-25页 |
4. 注重考试方法的改革 | 第25页 |
三、中学历史新课程实施中学生评价实践 | 第25-32页 |
(一) 新课程实施中学生评价的探索 | 第25-28页 |
1. 历史课程标准对历史教学和学生评价的要求 | 第25-26页 |
2. 新课程改革实验区对学生评价的探索 | 第26-28页 |
(二) 新课程实施中学生评价的个人实践 | 第28-32页 |
1. 撰写历史小论文 | 第28页 |
2. 编写历史小故事 | 第28页 |
3. 使用成长档案袋 | 第28-29页 |
4. 日常评价 | 第29页 |
5. 在历史教学开始之前进行诊断性评价 | 第29-30页 |
6. 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实施形成性评价 | 第30-32页 |
7. 在历史教学结束后对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 | 第32页 |
四、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评价改革的实施策略 | 第32-45页 |
(一) 确立“促进学生发展”的中学历史学生评价新理念 | 第32-34页 |
1. 新课程的改革目标和培养目标 | 第32-33页 |
2. 中学历史学生评价新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第33-34页 |
(二) 建立以发展为本的中学历史课程学生评价教学目标与原则 | 第34-36页 |
1. 实施以发展为本的学生评价目标,确立中学历史课学生评价新目标 | 第34-35页 |
2. 中学历史学生评价的原则 | 第35-36页 |
(三) 适应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进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变革 | 第36-40页 |
1. 更新中学历史学生评价的内容,促进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 | 第36-38页 |
2. 完善历史学生评价的标准,加强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 | 第38页 |
3. 运用多元化的中学历史学生评价方法,激励学生不断发展 | 第38-40页 |
(四) 改革学生历史学业成就评价和考试方法,做好阶段性和总结性评价 | 第40-45页 |
1. 学生历史学业成就评价概念 | 第40页 |
2. 学生历史学业成就评价的方法 | 第40-41页 |
3.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中应注意的问题 | 第41-42页 |
4. 考试方法的改革 | 第42-45页 |
结束语 | 第45-47页 |
注释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在学期间发表(获奖)的学术论文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