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俚曲》词汇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蒲松龄的生平和家世 | 第8-9页 |
·《聊斋俚曲》的创作条件及思想内容 | 第9-10页 |
·《聊斋俚曲》的语言学价值及研究概况 | 第10-13页 |
·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 第13-14页 |
第二章 《聊斋俚曲》方言词汇系统调查 | 第14-61页 |
·《聊斋俚曲》语言的方言色彩 | 第14-15页 |
·淄川方言在方言区的归属及融合演进过程 | 第15-16页 |
·关于本文研究方法的设想 | 第16-18页 |
·《聊斋俚曲》方言词汇选词原则与调查确认原则 | 第18-20页 |
·《聊斋俚曲》千词表 | 第20-59页 |
·调查统计结果 | 第59页 |
·小结 | 第59-61页 |
第三章 《聊斋俚曲》方言词汇的特点 | 第61-75页 |
·《聊斋俚曲》方言词汇的构词法上的特点 | 第61-66页 |
·音节数量的差异 | 第61-63页 |
·构词语素的差异 | 第63-66页 |
·《俚曲》词汇在构形法上的特点 | 第66-70页 |
·重叠法 | 第67-68页 |
·附加法 | 第68-70页 |
·《俚曲》词汇的语义特点 | 第70-72页 |
·《俚曲》词汇与普通话词汇意义的差异 | 第70-71页 |
·《俚曲》词汇与普通话语法意义的差异 | 第71-72页 |
·《俚曲》词汇的修辞特点 | 第72-73页 |
·《俚曲》词汇的色彩意义特点 | 第73-75页 |
·《俚曲》词汇的语体色彩 | 第73页 |
·《俚曲》词汇的风格色彩 | 第73-75页 |
第四章 《聊斋俚曲》方言词语选释 | 第75-89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2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92-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