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企业经济论文--企业经济理论和方法论文

论企业使命

摘要第1-3页
Abstract第3-8页
前言第8-12页
 一、研究背景第8-9页
 二、论文结构第9-10页
 三、研究方法第10页
 四、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11页
 五、创新和不足之处第11-12页
第一部分 企业使命概述第12-22页
 一、“使命”术语的由来第12页
 二、企业使命的定义第12-15页
  (一) 国外学者的定义第12-13页
  (二) 国内学者的定义第13-14页
  (三) 探索一个适当的定义第14-15页
 三、企业使命的相关概念第15-16页
  (一) 企业使命与企业愿景第15页
  (二) 企业使命与核心价值观第15-16页
  (三) 企业使命与经营性目标第16页
 四、企业使命的内涵第16-22页
  (一) 企业使命的层次第17页
  (二) 企业使命的内容第17-18页
  (三) 企业使命的特征第18-19页
  (四) 企业使命的核心要素第19-21页
  (五) 企业使命的影响因素第21-22页
第二部分 企业使命的理论分析第22-30页
 一、战略管理理论:企业使命实现的必要条件第22-24页
 二、竞争优势理论:企业使命的目标导向第24-25页
 三、新制度经济学:企业使命的经济萌芽第25-26页
 四、管理的任务:企业使命的根本职责第26-27页
 五、企业使命重要性的理论归纳第27-30页
  (一) 塑造企业特征第27-28页
  (二) 引领企业成功第28页
  (三) 明确企业目标第28-29页
  (四) 探寻企业本质第29-30页
第三部分 我国企业及使命的现状分析第30-44页
 一、我国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第30-37页
  (一) 企业家精神的缺失第30-31页
  (二) 战略缺位第31-33页
  (三) 盲目多元化第33-34页
  (四) 低信用危机第34-35页
  (五) 企业短命现象第35-36页
  (六) 无视社会责任第36-37页
 二、我国企业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第37-40页
  (一) 忽视使命对企业战略管理的指导作用第37-38页
  (二) 忽视使命对企业发展的控制作用第38页
  (三) 忽视使命对企业行为的制约作用第38-39页
  (四) 忽视使命对企业社会责任的推动作用第39-40页
 三、我国企业使命陈述总体水平的分析和评价第40-44页
  (一) 九要素标准评价结果第40-41页
  (二) 九要素频数分布第41-42页
  (三) 综合评价第42-44页
第四部分 美、日企业及使命的比较研究第44-57页
 一、美、日企业的比较研究第44-46页
  (一) 企业的平均寿命第44页
  (二) 重视社会责任第44-45页
  (三) 核心凝聚力第45页
  (四) 适度多元化第45-46页
  (五) 高层管理者的连续继承性第46页
 二、美、日企业使命陈述总体水平的比较研究第46-48页
 三、美、日企业使命理念的比较研究第48-51页
  (一) 日本企业使命理念研究第48-50页
  (二) 美国企业的使命理念研究第50-51页
 四、企业使命对美、日企业成功的重要作用第51-55页
  (一) 集中主营业务,获得竞争优势第51-52页
  (二) 树立良好形象,不断成长第52-53页
  (三) 指导战略与决策第53-54页
  (四) 指导组织结构的变革第54-55页
 五、美、日企业成功的可借鉴之处第55-57页
  (一) 企业家是使命的倡导者第55页
  (二) 企业家是使命的规划师第55-56页
  (三) 企业家是使命的实践者第56-57页
第五部分 使命驱动型组织的构建:我国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选择和对策第57-68页
 一、我国企业长期发展的战略选择:使命驱动型组织第57-59页
  (一) 使命驱动型组织的内涵第57-58页
  (二) 使命驱动型组织的特点第58页
  (三) 构建使命驱动型组织的基本条件第58-59页
 二、构建使命驱动型组织的战略对策第59-68页
  (一) 树立使命驱动的理念框架第59-62页
  (二) 明确组织高层管理者的角色和职责第62-63页
  (三) 处理好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第63-66页
  (四) 创建学习型团队第66-68页
结论和建议第68-69页
参考文献第69-72页
附录Ⅰ:高寿命公司概览第72-73页
附录Ⅱ:九要素评价矩阵一第73-83页
附录Ⅲ:九要素评价矩阵二第83-95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清单第95-96页
致谢第96页

论文共9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国早期证券公司衰亡原因分析
下一篇:基于专家系统的导轨式管道焊接机器人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