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计算机辅助技术在焊接工程中的应用 | 第9-10页 |
·焊接专家系统 | 第10-13页 |
·专家系统概述 | 第10-11页 |
·专家系统在焊接工程中的应用 | 第11页 |
·国内外焊接专家系统的发展概况 | 第11-12页 |
·目前焊接专家系统存在的问题 | 第12页 |
·焊接专家系统的发展趋势 | 第12-13页 |
·管道全位置自动焊接 | 第13-14页 |
·国外发展概况 | 第13页 |
·国内发展概况 | 第13-14页 |
·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14页 |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14-16页 |
·本论文研究的必要性和意义 | 第14-15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常见管道焊接工艺分析 | 第16-29页 |
·焊接的本质及其分类 | 第16-17页 |
·焊缝和熔池的形状 | 第17-22页 |
·焊缝和熔池的形状及尺寸 | 第17-18页 |
·电弧对熔池形状的影响 | 第18-20页 |
·焊接工艺参数对焊缝成形的影响 | 第20-22页 |
·CO_2气体保护焊 | 第22-27页 |
·CO_2气体保护焊的特点 | 第22-23页 |
·CO_2气体保护焊的工艺参数及对焊缝的影响 | 第23-27页 |
·钨极氩弧焊 | 第27-28页 |
·简介 | 第27页 |
·钨极氩弧焊焊接工艺及参数选择 | 第27-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焊接工艺试验 | 第29-44页 |
·TIG焊试验 | 第29-36页 |
·试验材料 | 第29页 |
·设计焊接坡口 | 第29-30页 |
·焊前准备 | 第30-31页 |
·焊接工艺参数 | 第31-36页 |
·CO_2焊试验 | 第36-39页 |
·自动焊对接立焊 | 第36-37页 |
·自动焊角接立焊 | 第37-39页 |
·管道焊接试验 | 第39-43页 |
·MIG一元化焊 | 第39-41页 |
·脉冲焊 | 第41-43页 |
·小结 | 第43-44页 |
第四章 焊接专家系统的整体构建 | 第44-62页 |
·总体结构设计 | 第44页 |
·知识库的设计 | 第44-47页 |
·知识来源 | 第44-45页 |
·知识表示 | 第45页 |
·知识库设计 | 第45-47页 |
·推理规则库的建立 | 第47-49页 |
·推理方法 | 第47页 |
·控制方法 | 第47-49页 |
·数据库的建立 | 第49-52页 |
·数据库概述 | 第49页 |
·数据库的设计 | 第49-50页 |
·焊接其它位置时的参数计算 | 第50-52页 |
·人机界面设计 | 第52-58页 |
·Visual C++6.0特点 | 第52页 |
·MSComm控件介绍 | 第52-53页 |
·MSComm控件串口编程 | 第53页 |
·人机界面软件设计 | 第53-58页 |
·S7-200与上位机的通讯 | 第58-61页 |
·S7-200的特点 | 第58页 |
·利用自由口模式创建自定义协议 | 第58-59页 |
·通信的创建 | 第59-61页 |
·小结 | 第61-62页 |
第五章 微机控制系统设计 | 第62-78页 |
·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 第62-63页 |
·电机及其控制技术 | 第63-71页 |
·步进电机的控制 | 第63-66页 |
·摆动机构控制模块设计 | 第66-70页 |
·行走机构控制模块设计 | 第70-71页 |
·焊枪高低调节机构控制模块设计 | 第71页 |
·智能焊缝跟踪系统 | 第71-76页 |
·坡口信息预先存储系统的基本原理及焊接机器人的整体运动过程 | 第71-72页 |
·跟踪算法设计思想 | 第72-75页 |
·跟踪控制算法程序设计 | 第75-76页 |
·焊缝位置传感器 | 第76页 |
·小结 | 第76-78页 |
第六章 焊接机器人机械结构设计 | 第78-83页 |
·焊接机器人结构组成与功能 | 第78-79页 |
·焊接机器人机械结构设计要点 | 第79-82页 |
·行走小车 | 第79-81页 |
·焊接轨道 | 第81页 |
·安装 | 第81-82页 |
·小结 | 第82-83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3-85页 |
·结论 | 第83页 |
·展望 | 第83-85页 |
参考文献 | 第85-87页 |
致谢 | 第87-8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