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4页 |
1 引言 | 第14-22页 |
·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文献整理 | 第14-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研究意义 | 第19-20页 |
·理论意义 | 第19-20页 |
·现实意义 | 第20页 |
·研究目标、研究范围、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20-21页 |
·研究的不足和今后努力方向 | 第21-22页 |
2 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收益分配的理论基础 | 第22-32页 |
·人力资本的定义及特征 | 第22-25页 |
·人力资本的定义 | 第22-24页 |
·人力资本的特征 | 第24-25页 |
·剩余收益、剩余收益权和剩余控制权 | 第25-26页 |
·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收益分配理论基础分析 | 第26-32页 |
·人力资本创造企业剩余——“资本”属性分析 | 第27-28页 |
·基于人力资本产权特性的分析 | 第28-32页 |
3 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收益分配的模式 | 第32-46页 |
·国外现有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收益分配模式 | 第32-40页 |
·奖金 | 第32-33页 |
·虚拟股票与股票增值权 | 第33页 |
·股票奖励计划 | 第33-34页 |
·期股 | 第34页 |
·员工股票期权 | 第34-37页 |
·员工持股计划 | 第37-39页 |
·各种模式的比较分析 | 第39-40页 |
·我国现有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收益分配的模式 | 第40-46页 |
·年薪制 | 第40-41页 |
·期股和股票期权 | 第41-42页 |
·员工持股计划 | 第42-46页 |
4 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收益分配模式的操作和会计处理 | 第46-70页 |
·年薪制的操作及其会计处理 | 第46-51页 |
·各地年薪制实施情况分析 | 第46-47页 |
·年薪确定方法的改进 | 第47-49页 |
·年薪制的会计处理分析 | 第49-51页 |
·股票期权计划的操作及其会计处理 | 第51-62页 |
·股票期权计划的操作步骤建议 | 第51-56页 |
·股票期权的会计处理分析 | 第56-62页 |
·员工持股计划的操作及其会计处理 | 第62-70页 |
·员工持股计划具体操作构想 | 第62-64页 |
·员工持股计划的会计处理 | 第64-67页 |
·金地集团员工持股计划案例分析 | 第67-70页 |
5 我国企业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收益分配模式的建议 | 第70-76页 |
·我国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收益的几个误区 | 第70-72页 |
·“一哄而上” | 第70页 |
·“一股就灵” | 第70-71页 |
·全员参与,强制实施 | 第71-72页 |
·我国人力资本参与企业剩余收益分配的模式选择 | 第72-76页 |
·在成长性一般以及垄断性的国有企业中,应推行年薪制 | 第72-73页 |
·在成长性一般的非国有企业,可以选择推行以“经营者持股”为主的激励制度 | 第73页 |
·在成长性较好的企业中,应当推行股票期权激励 | 第73-74页 |
·在公司治理相对完善的企业中,应大力推行员工持股计划 | 第74-76页 |
结论 | 第76-78页 |
致谢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