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一、 20年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实验的背景与进程 | 第10-28页 |
(一) 背景 | 第10-18页 |
1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与文化转型 | 第10-11页 |
2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与知识经济的挑战 | 第11-13页 |
3 国际教育改革运动的推动 | 第13-14页 |
4 我国教育政策与指导思想的转变 | 第14-16页 |
5 我国中小学课程与教学自身存在着弊端与不适应 | 第16-18页 |
(二) 进程 | 第18-28页 |
1 恢复和发展阶段(1979-1992年) | 第18-24页 |
2 高潮和深化阶段(1992-1999年) | 第24-28页 |
二、 20年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实验的主要内容 | 第28-43页 |
(一) 课程结构改革实验 | 第28-35页 |
1 增设活动课程,使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 | 第28-30页 |
2 加强综合课程,使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相结合 | 第30-31页 |
3 重视隐性课程,使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 | 第31-32页 |
4 注重课程整体改革,使课程局部结构与课程整体结构相结合 | 第32-35页 |
(二) 教材改革实验 | 第35-40页 |
1 小学语文教材改革实验 | 第35-36页 |
2 小学数学教材改革实验 | 第36-37页 |
3 中学语文教材改革实验 | 第37-38页 |
4 中学数学教材改革实验 | 第38-39页 |
5 教材整体改革实验 | 第39-40页 |
(三) 教学方法改革实验 | 第40-43页 |
1 学科教学方法的改革实验 | 第40-41页 |
2 普通教学方法与模式的改革实验 | 第41-43页 |
三、 20年中小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实验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 第43-51页 |
(一) 问题 | 第43-47页 |
1 实验理论构想缺乏 | 第43-44页 |
2 实验过程的科学性有待提高 | 第44-45页 |
3 实验结果的评价欠完善 | 第45-46页 |
4 实验外部环境有待改善 | 第46页 |
5 实验发展不平衡 | 第46-47页 |
(二) 对策 | 第47-51页 |
1 将“以人为本,促进人的主体性发展”作为课程与教学改革实验的永恒主题 | 第47-48页 |
2 坚持围绕“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开展课程与教学改革实验的多样性研究 | 第48-49页 |
3 加强课程与教学改革实验的理论研究与指导 | 第49页 |
4 进一步完善课程与教学改革实验的组织管理机制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后记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