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4页 |
§1.1 机器人足球的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7-9页 |
1.1.1 机器人足球比赛的背景 | 第7-8页 |
1.1.2 机器人足球的研究意义 | 第8-9页 |
§1.2 RoBoCUP小型组足球机器人系统简介 | 第9-10页 |
§1.3 机器人足球的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4 本文的组织结构和创新点 | 第12-14页 |
第二章 轮式移动机器人的系统建模 | 第14-24页 |
§2.1 机械系统的运动约束 | 第14-15页 |
§2.2 轮式移动机器人系统建模 | 第15-19页 |
2.2.1 单个轮子的运动分析 | 第15-16页 |
2.2.2 轮式移动机器人的系统建模 | 第16-19页 |
2.2.2.1 轮式移动机器人的运动分析 | 第16-17页 |
2.2.2.2 轮式移动机器人的姿态运动学模型 | 第17页 |
2.2.2.3 轮式移动机器人的位形运动学模型 | 第17-18页 |
2.2.2.4 轮式移动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 | 第18-19页 |
§2.3 双轮差动轮式移动机器人的系统模型 | 第19-21页 |
2.3.1 双轮差动移动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 | 第19-21页 |
2.3.2 双轮差动移动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 | 第21页 |
§2.4 三轮全向移动机器人系统模型 | 第21-23页 |
2.4.1 三轮全向移动机器人的运动学模型 | 第21-23页 |
2.4.2 三轮全向移动机器人的动力学模型 | 第23页 |
§2.5 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轮式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总体方案 | 第24-31页 |
§3.1 轮式移动机器人的主要控制任务 | 第24-25页 |
§3.2 轮式移动机器人系统的控制方案 | 第25-27页 |
3.2.1 轮式移动机器人系统的控制方案 | 第25-26页 |
3.2.2 控制方案的选择 | 第26-27页 |
§3.3 直流电机的速度控制 | 第27-30页 |
3.3.1 直流电机的数字PID控制原理 | 第27-28页 |
3.3.2 直流电机速度控制实例 | 第28-30页 |
§3.4 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双轮差动轮式移动机器人控制系统设计 | 第31-42页 |
§4.1 双轮差动轮式移动机器人的控制特性 | 第31-34页 |
4.1.1 双轮差动机器人的姿态可控性 | 第31-32页 |
4.1.2 双轮差动机器人的轨迹跟踪可控性 | 第32-34页 |
§4.2 姿态稳定控制器的设计 | 第34-37页 |
4.2.1 基于极坐标的控制器的设计 | 第34-36页 |
4.2.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6-37页 |
§4.3 轨迹跟踪控制器的设计 | 第37-41页 |
4.3.1 线性控制器的设计 | 第37-38页 |
4.3.2 非线性控制器的设计 | 第38-39页 |
4.3.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39-41页 |
§4.4 小结 | 第41-42页 |
第五章 足球机器人的运动控制 | 第42-57页 |
§5.1 守门员和防守队员的运动控制 | 第42-45页 |
5.1.1 守门员和防守队员运动控制算法设计 | 第42-44页 |
5.1.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4-45页 |
§5.2 基于非中心参考点的轨迹跟踪控制 | 第45-56页 |
5.2.1 基于轨迹变换的轨迹跟踪控制 | 第47-52页 |
5.2.1.1 轨迹变换的实现 | 第47-51页 |
5.2.1.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1-52页 |
5.2.2 基于非中心参考点运动学模型的轨迹跟踪控制 | 第52-56页 |
5.2.2.1 控制器的设计 | 第52-55页 |
5.2.2.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5-56页 |
§5.3 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三轮全向移动机器人的运动控制 | 第57-65页 |
§6.1 三轮全向移动机器人的控制特性 | 第57页 |
§6.2 三轮全向移动机器人的姿态稳定控制 | 第57-61页 |
6.2.1 基于极坐标的控制器的设计 | 第57-59页 |
6.2.2 基于输入变换解耦的控制器的设计 | 第59-60页 |
6.2.3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0-61页 |
§6.3 三轮全向移动机器人的轨迹跟踪控制 | 第61-63页 |
6.3.1 轨迹跟踪控制器的设计 | 第61-62页 |
6.3.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2-63页 |
§6.4 小结 | 第63-65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致射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