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28页 |
| ·纤维素酶的性质 | 第11-16页 |
| ·纤维素酶酶系组成 | 第11-13页 |
| ·纤维素酶的理化性质 | 第13-14页 |
| ·纤维素酶的蛋白质结构 | 第14-16页 |
| ·纤维素酶降解机理和酶合成的调节 | 第16-21页 |
| ·纤维素酶的降解机理 | 第16-17页 |
| ·纤维素酶合成的诱导机理 | 第17-18页 |
| ·纤维素酶合成的阻遏机理 | 第18-19页 |
| ·不溶性诱导物诱导纤维素酶的生产 | 第19-20页 |
| ·可溶性诱导物诱导纤维素酶的生产 | 第20-21页 |
| ·纤维素酶的生产 | 第21-23页 |
| ·天然纤维原料的预处理 | 第21-22页 |
| ·纤维素酶的来源及生产菌种 | 第22页 |
| ·产酶工艺 | 第22-23页 |
| ·纤维素酶的提取 | 第23页 |
| ·纤维素酶活力的测定 | 第23-24页 |
| ·纤维素酶总活力的测定 | 第23页 |
| ·内切型-β-葡聚糖酶(CMC酶)活力的测定 | 第23页 |
| ·外切型-β-葡聚糖酶(C酶)活力的测定 | 第23-24页 |
| ·纤维二糖酶(CB酶)活力的测定 | 第24页 |
| ·纤维素酶的工业应用 | 第24-26页 |
| ·纤维资源的生物转化 | 第24页 |
| ·食品工业 | 第24-25页 |
| ·纺织品整理及印染行业 | 第25页 |
| ·能源工业 | 第25页 |
| ·饲料工业 | 第25-26页 |
| ·其他方面的应用 | 第26页 |
| ·纤维素酶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26-27页 |
| ·本研究工作的思路 | 第27-28页 |
| 第二章 利用葡萄糖转苷酶制备纤维素酶可溶性诱导物的研究 | 第28-37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28-30页 |
| ·菌种 | 第28页 |
| ·培养基 | 第28页 |
| ·试剂 | 第28-29页 |
| ·培养方法 | 第29页 |
| ·分析测定方法 | 第29-3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0-35页 |
| ·转糖苷产物的HPLC分析 | 第30-32页 |
| ·起始葡萄糖浓度对转糖苷反应的影响 | 第32页 |
| ·加酶量对转糖苷反应的影响 | 第32-33页 |
| ·pH值对转糖苷反应的影响 | 第33-34页 |
| ·温度对转搪苷反应的影响 | 第34-35页 |
| ·酶催化反应的时间进程 | 第35页 |
| ·小结 | 第35-37页 |
| 第三章 固定化葡萄糖转苷酶制备纤维素酶可溶性诱导物的研究 | 第37-46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37-38页 |
| ·菌种 | 第37页 |
| ·培养基 | 第37页 |
| ·试剂 | 第37页 |
| ·培养方法 | 第37-38页 |
| ·分析测定方法 | 第3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8-44页 |
| ·起始葡萄糖浓度对固定化酶转糖苷反应的影响 | 第38-39页 |
| ·酶加量对固定化酶转糖苷反应的影响 | 第39-41页 |
| ·pH值对固定化酶转糖苷反应的影响 | 第41页 |
| ·温度对固定化酶转糖苷反应的影响 | 第41-42页 |
| ·固定化葡萄糖转苷酶反应的时间进程 | 第42-43页 |
| ·固定化葡萄糖转苷酶的重复利用 | 第43-44页 |
| ·小结 | 第44-46页 |
| 第四章 转糖苷产物在纤维素酶生产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 第46-5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46-49页 |
| ·菌种 | 第46页 |
| ·培养基 | 第46-47页 |
| ·试剂 | 第47页 |
| ·摇瓶培养方法 | 第47-48页 |
| ·分析测定方法 | 第48-4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9-58页 |
| ·转糖苷产物与葡萄糖产酶比较试验 | 第49-51页 |
| ·转糖苷产物与微晶纤维素诱导产酶研究 | 第51-52页 |
| ·不同浓度的转糖苷产物诱导产酶研究 | 第52-54页 |
| ·温度对转糖苷产物诱导产酶的影响 | 第54-55页 |
| ·摇瓶装液量对转糖苷产物诱导产酶的影响 | 第55-56页 |
| ·摇床转速对转糖苷产物诱导产酶的影响 | 第56页 |
| ·初始pH值对转糖苷产物诱导产酶的影响 | 第56-57页 |
| ·氮源对转糖苷产物诱导产酶的影响 | 第57-58页 |
| ·小结 | 第58-59页 |
| 第五章 转糖苷产物补料分批发酵试验 | 第59-69页 |
| ·材料与方法 | 第59-60页 |
| ·菌种 | 第59页 |
| ·培养基 | 第59页 |
| ·试剂 | 第59-60页 |
| ·摇瓶培养方法 | 第60页 |
| ·分析测定方法 | 第6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0-68页 |
| ·不同补料时间间隔下产酶试验 | 第60-62页 |
| ·不同补料量下产酶试验 | 第62-64页 |
| ·分阶段补料产酶研究 | 第64-65页 |
| ·维持高糖浓度的补料产酶研究 | 第65-66页 |
| ·不同起始诱导物条件下补料研究 | 第66-68页 |
| ·小结 | 第68-69页 |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9-73页 |
| ·结论 | 第69-71页 |
| ·建议 | 第71-73页 |
| 参考文献 | 第73-81页 |
| 致谢 | 第81-82页 |
| 文章发表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