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8页 |
引言 | 第8-9页 |
1 问题提出的背景及理论基础 | 第9-14页 |
·背景 | 第9-12页 |
·国际背景 | 第9页 |
·国内背景 | 第9-11页 |
·发现式探究学习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 第11页 |
·发现式探究学习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的要求 | 第11-12页 |
·理论基础 | 第12-14页 |
·教学论基础 | 第12页 |
·建构主义基础 | 第12页 |
·心理学基础 | 第12-14页 |
2 关于物理教学中发现式探究理论的研究 | 第14-20页 |
·发现式探究学习的意义 | 第14页 |
·发现式探究学习的本质 | 第14-16页 |
·发现式探究学习的重点 | 第14-15页 |
·开放性是发现式探究学习内容选择上的主要特点 | 第15页 |
·问题性是发现式探究学习内容呈现的主要方式 | 第15页 |
·发现式探究学习中应重视的几方面内容 | 第15页 |
·发现式探究学习的层次差异性 | 第15页 |
·发现式探究学习内容的选择和设计 | 第15-16页 |
·发现式探究学习的教学功能 | 第16-18页 |
·物理思维的培养 | 第16页 |
·物理学方法的培养 | 第16页 |
·物理人才的人格的培养 | 第16-17页 |
·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 | 第17-18页 |
·发现式探究学习的教学过程 | 第18-20页 |
·发现问题进入情境阶段 | 第18-19页 |
·探究实践阶段 | 第19页 |
·表达和交流阶段 | 第19-20页 |
3 目前物理教学中发现式探究学习所面临的挑战 | 第20-27页 |
·现状调查分析 | 第20-21页 |
·教师在发现式探究教学中面临的现状 | 第21页 |
·教师失去了对学生学习内容的权威和垄断 | 第21页 |
·教师处于被学生选择的地位 | 第21页 |
·教师从个体走向合作 | 第21页 |
·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素养 | 第21-23页 |
·每个教师都应该成为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 | 第22页 |
·教师应当具备批判精神 | 第22页 |
·教师必须确立正确的人才观 | 第22页 |
·教师必须掌握必要的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 | 第22-23页 |
·教师必须掌握与素质教育相关的知识 | 第23页 |
·教师应转变教材观、教学观,让教材能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 第23页 |
·教师在学习活动中的角色 | 第23-24页 |
·学习活动的组织者 | 第23-24页 |
·学习方法的指导者 | 第24页 |
·学习兴趣的激发者 | 第24页 |
·学习效果的评价者 | 第24页 |
·学生的素质 | 第24-26页 |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与能力 | 第25页 |
·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使其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 第25页 |
·培养学生养成先预习再听课,及时归纳总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 第25页 |
·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记忆 | 第25页 |
·及时关注学生的情感因素 | 第25-26页 |
·学校的支持 | 第26-27页 |
·学校的资源利用 | 第26页 |
·学校的评价体系 | 第26-27页 |
4 在物理教学中应用发现式探究学习的基本过程 | 第27-30页 |
·发现式探究学习课程的选取 | 第27页 |
·学习资料的查阅及选择 | 第27页 |
·探索环节问题的设计及活动的组织 | 第27-28页 |
·提出问题 | 第27-28页 |
·问题的设计 | 第28页 |
·探索过程 | 第28页 |
·学习活动的交流与总结 | 第28页 |
·激励学生的评价反馈 | 第28-30页 |
5 物理教学中发现式探究学习的实践 | 第30-37页 |
·基础知识的发现式探究学习 | 第30-31页 |
·物理实验的发现式探究学习 | 第31页 |
·生活中的发现式探究学习 | 第31页 |
·现代科技中的发现式探究学习 | 第31-33页 |
·发现式探究学习案例 | 第33-35页 |
·发现式探究学习报告 | 第33页 |
·用发现式探究法探索超重、失重问题 | 第33-35页 |
·发现式探究学习研究结果 | 第35-37页 |
·学生的变化 | 第35-36页 |
·指导教师的变化 | 第36页 |
·教学反思 | 第36-37页 |
结论 | 第37-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附录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