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英文摘要 | 第4-6页 |
一、绪论 | 第6-9页 |
1. 引言 | 第6页 |
2. 研究现状及评价 | 第6-9页 |
3. 理论基础 | 第9页 |
4. 原则方法 | 第9页 |
二、“复合动趋式+宾语”语序的历时分期描写 | 第9-34页 |
1. 引言 | 第9-10页 |
2. 唐五代时期 | 第10-15页 |
(1) “简单动趋式+宾语”用法 | 第10-13页 |
(2) 复合趋向动词及复合动趋式的用法 | 第13-14页 |
(3) “复合动趋式+宾语”用法及其相关问题 | 第14-15页 |
(4) 小结 | 第15页 |
3. 宋代时期 | 第15-23页 |
(1) “C_1OC_2”结构的发展 | 第16-17页 |
(2) “复合动趋式+宾语”的前宾式用法 | 第17-19页 |
(3) “复合动趋式+宾语”的中宾式用法 | 第19-21页 |
(4) “复合动趋式+宾语”的后宾式和“把”字式用法 | 第21页 |
(5) 小结 | 第21-23页 |
4. 元明清时期 | 第23-34页 |
(1) “复合动趋式+宾语”的前宾式用法 | 第23-26页 |
(2) “复合动趋式+宾语”的中宾式用法 | 第26-30页 |
(3) “复合动趋式+宾语”的后宾式用法 | 第30-31页 |
(4) “复合动趋式+宾语”的“把”字式用法 | 第31-33页 |
(5) 小结 | 第33-34页 |
三、“复合动趋式+宾语”语序演变的原因 | 第34-45页 |
1. 前人的研究情况 | 第34-35页 |
2. 可分离式动补组合与前宾式的产生和初期发展 | 第35-37页 |
(1) 可分离式动补组合 | 第35-36页 |
(2) 前宾式的产生和初期发展 | 第36-37页 |
3. 前宾式用法衰落的原因 | 第37-38页 |
(1) 动补结构的发展 | 第37页 |
(2) 复合趋向补语语义的虚化 | 第37-38页 |
4. 中宾式的产生、发展与后宾式的使用限制 | 第38-41页 |
(1) 中宾式的产生 | 第39-40页 |
(2) 后宾式的使用限制与中宾式的迅速发展 | 第40-41页 |
5. “把”字句的发展与“复合动趋式+宾语”“把”字式的繁荣 | 第41-42页 |
6. “复合动趋式+宾语”四种语序并存的原因 | 第42-44页 |
7. 小结 | 第44-45页 |
四、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语料来源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