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究
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0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17页 |
(一) 中学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概念界定 | 第10-11页 |
(二) 中学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提出的理论依据 | 第11-14页 |
(三) 实施中学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意义 | 第14-17页 |
1. 体现了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读写观 | 第14-15页 |
2. 注重全面发展、注重个性的目标观 | 第15页 |
3. 讲求探索质疑、双向互动的学习观 | 第15-16页 |
4. 形成了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 第16页 |
5. 实现了经典文本阅读与时尚阅读的融合 | 第16-17页 |
二、中学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条件 | 第17-28页 |
(一) 中学生读写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17-21页 |
1. 中学生的读写现状 | 第17-20页 |
2. 中学生语文读写现状生成的原因 | 第20-21页 |
(二) 中学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条件 | 第21-28页 |
1. 教师方面 | 第21-24页 |
2. 学生方面 | 第24-26页 |
3. 学校方面 | 第26-28页 |
三、中学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策略 | 第28-36页 |
(一) 中学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原则 | 第28-30页 |
1. 以人为本原则 | 第28页 |
2. 全面发展原则 | 第28-29页 |
3. 探究性对话原则 | 第29-30页 |
(二) 中学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设计要素 | 第30-34页 |
1. 中学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材料组织 | 第31-32页 |
2. 中学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导语设计 | 第32-33页 |
3. 中学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题目设计 | 第33-34页 |
(三) 中学读写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环节 | 第34-36页 |
1. 教师导读 | 第34页 |
2. 学生自读写作 | 第34页 |
3. 展示交流、互相评价 | 第34-36页 |
四、教学案例分析 | 第36-48页 |
(一) 组织阅读材料 | 第36-46页 |
(二) 课堂环节 | 第46-48页 |
注释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著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