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及对立的终结--移民英文小说汉译研究
致谢 | 第1-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3页 |
第一章 绪论:一种特殊的翻译现象 | 第13-19页 |
·引言 | 第13-15页 |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论文结构及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移民英文小说的历史、界定与特点 | 第19-30页 |
·引言:华人移民回顾 | 第19-22页 |
·移民文学的历史 | 第22-23页 |
·移民英文小说的界定 | 第23-26页 |
·移民英文小说特征 | 第26-29页 |
·题材与内容 | 第26-28页 |
·语言 | 第28-29页 |
·移民英文小说创作的未来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移民英文小说汉译特点 | 第30-69页 |
·引言 | 第30页 |
·作者因素 | 第30-31页 |
·译者因素 | 第31-43页 |
·译者素养 | 第31-36页 |
·扎实的语言能力 | 第31-32页 |
·广博的言外知识 | 第32-33页 |
·敏锐的感受能力 | 第33页 |
·文学功底 | 第33-35页 |
·敬业精神 | 第35页 |
·政治立场 | 第35-36页 |
·译者角色的重新定位 | 第36-43页 |
·作者、译者及读者之间关系的演化与转变 | 第36-40页 |
·译者由外语文化素养到母语文化素养的转变 | 第40-41页 |
·译者主体性的强化 | 第41-43页 |
·读者因素 | 第43-45页 |
·文化差异及不可译性的终结 | 第45-53页 |
·文化差异的终结 | 第46-50页 |
·不可译问题的终结 | 第50-53页 |
·由二元对立到妥协、趋同 | 第53-59页 |
·直译与意译的妥协、趋同 | 第53-55页 |
·归化与异化的妥协、趋同 | 第55-57页 |
·忠实论与目的论的妥协、趋同 | 第57-59页 |
·回译量大,回译过程复杂 | 第59-65页 |
·以威妥玛形式出现的汉语词汇回译时容易出错 | 第60-61页 |
·诗词歌赋等的回译困难迭出 | 第61-63页 |
·辈分、称谓的回译错综复杂 | 第63-64页 |
·专名的回译须追根寻源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9页 |
第四章 移民英文小说汉译策略与方法 | 第69-119页 |
·引言 | 第69-70页 |
·以错觉理论为指导 | 第70-71页 |
·以创造性叛逆及翻译超越论为工具 | 第71-79页 |
·创造性叛逆 | 第71-74页 |
·翻译超越论 | 第74-77页 |
·小结 | 第77-79页 |
·尊重原作风格 | 第79-85页 |
·作者风格与译者风格 | 第80-82页 |
·风格的传译 | 第82-85页 |
·移民英文小说汉译背景下作者风格对译者风格的影响 | 第85页 |
·立足“信、达”,突出“雅”字 | 第85-91页 |
·书名翻译 | 第91-97页 |
·书名翻译的共性 | 第91-95页 |
·移民英文小说书名翻译特点 | 第95-97页 |
·模仿使用作者汉语创作语言 | 第97页 |
·省略说明性文字 | 第97-99页 |
·归化语言 | 第99-111页 |
·“归化”、“回译”、“文化还原”三者关系 | 第99-100页 |
·归化语言的具体内容 | 第100-111页 |
·归化语言应远离翻译腔,符合地道、流畅特征 | 第101-104页 |
·归化语言应符合汉语文化特征 | 第104-106页 |
·归化语言应符合人物的身份与个性特征 | 第106页 |
·归化语言应符合时代特征 | 第106-108页 |
·归化语言应符合特定内容的文体特征 | 第108-110页 |
·归化语言应符合特定内容的综合特征 | 第110-111页 |
·回译 | 第111-115页 |
·本章小结 | 第115-119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119-123页 |
附录一:移民英文小说汉译研究期刊论文 | 第123-124页 |
附录二:华裔美国文学作品要目辑录 | 第124-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