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学理论论文--教学研究和改革论文

从对象性思维到反思性思维——教学论研究思维方式的新走向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8页
 一、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二、研究的目的、内容及意义第10-12页
  (一) 研究目的第10-11页
  (二) 研究内容第11页
  (三) 研究意义第11-12页
 三、研究综述第12-27页
  (一) 对象性思维的相关研究第12-16页
  (二) 反思性思维的相关研究第16-27页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第27-28页
  (一) 思路第27页
  (二) 方法第27-28页
第二章 理论基础第28-34页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第28-29页
 二、发生学的思想方法第29-31页
 三、教学哲学思想第31-34页
第三章 相关概念界定第34-39页
 一、对象与对象性第34-35页
 二、存在与存在者第35-36页
 三、教学存在第36-37页
 四、对象性思维第37页
 五、反思性思维第37-39页
第四章 对象性思维:教学论研究的传统思维方式第39-52页
 一、对象性思维概述第39-46页
  (一) 对象性思维的内涵阐释第39-40页
  (二) 对象性思维的历史考察第40-45页
  (三) 对象性思维的特征分析第45-46页
 二、对象性思维在教学论研究中的应用第46-50页
  (一) 教学论的理论基础第47页
  (二) 教学论的研究对象第47-48页
  (三) 教学论研究的方法与范式第48-49页
  (四) 教学论的学科构建第49页
  (五) 教学论研究者的角色定位第49-50页
  (六) 国外理论与国内传统理论的关系第50页
 三、对象性思维在教学论研究中的意义第50-52页
第五章 反思性思维:教学论研究思维方式的新走向第52-63页
 一、反思性思维概述第52-57页
  (一) 反思性思维的内涵分析第52-53页
  (二) 反思性思维的历史扫描第53-55页
  (三) 反思性思维的基本特征第55-57页
 二、反思性思维下教学论研究的应用第57-61页
  (一) 教学论的理论基础第57页
  (二) 教学论的研究对象与问题域第57-58页
  (三) 教学论研究的方法与范式第58-60页
  (四) 教学论的学科构建第60页
  (五) 教学论研究者的角色定位第60-61页
  (六) 国外理论与国内传统理论的关系第61页
 三、反思性思维在教学论研究中的意义第61-63页
第六章 关于对象性思维、反思性思维及其关系的辩证思考第63-71页
 一、教学论研究中的相关认识误区第63-65页
  (一) 对象性思维的认识误区第63页
  (二) 反思性思维的认识误区第63-64页
  (三) 对于二者关系的认识误区第64-65页
 二、教学论研究中对象性思维的必要性与局限性第65-66页
  (一) 教学论研究中对象性思维的必要性第65页
  (二) 教学论研究中对象性思维的局限性第65-66页
 三、教学论研究中反思性思维的合理性与局限性第66-68页
  (一) 教学论研究中反思性思维的合理性第66-67页
  (二) 教学论研究中反思性思维的局限性第67-68页
 四、辩证历史地审视对象性思维、反思性思维及其关系第68-71页
  (一) 辩证历史地审视对象性思维第68-69页
  (二) 辩证历史地审视反思性思维第69页
  (三) 辩证历史地审视二者的关系第69-71页
结束语第71-72页
参考文献第72-77页
后记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杜威“经验”课程思想及其实践研究
下一篇:教学民主的哲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