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发动机论文--往复式发动机论文--各种类型往复式发动机论文--柴油机论文

喷油参数对轻型车用柴油机性能及排放的影响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7页
    1.1 研究背景第11页
    1.2 柴油机主要有害排放物生成机理第11-14页
        1.2.1 NO_x生成机理第12-13页
        1.2.2 PM生成机理第13页
        1.2.3 HC生成机理第13-14页
        1.2.4 CO生成机理第14页
    1.3 车用柴油机排放法规第14-17页
    1.4 车用柴油机排放控制技术第17-22页
        1.4.1 机内净化技术第17-20页
        1.4.2 机外后处理技术第20-21页
        1.4.3 车用柴油机主流后处理技术路线第21-22页
    1.5 电控高压共轨喷油技术第22-26页
        1.5.1 高压共轨的组成及工作原理第22-23页
        1.5.2 多次喷油策略及EGR技术第23-26页
    1.6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6-27页
第二章 柴油机燃烧模型的建立及模型验证第27-42页
    2.1 柴油机燃烧模型概述第27-28页
    2.2 试验样机的技术参数及研究工况的选择第28-30页
    2.3 几何模型和网格的建立第30-32页
    2.4 仿真模型的选择第32-39页
        2.4.1 湍流流动模型第32-33页
        2.4.2 喷雾模型第33-36页
        2.4.3 燃烧模型第36-37页
        2.4.4 排放模型第37-39页
    2.5 确定初始和边界条件第39页
    2.6 仿真计算模型的验证第39-40页
    2.7 本章小结第40-42页
第三章 喷油参数对缸内燃烧过程和排放的模拟研究第42-51页
    3.1 油嘴伸出量对柴油机缸内燃烧过程的影响第42-44页
        3.1.1 油嘴伸出量对混合气的影响第42-43页
        3.1.2 油嘴伸出量对燃烧和排放的影响第43-44页
    3.2 喷油正时对柴油机缸内燃烧和排放的影响第44-47页
        3.2.1 喷油正时对缸内燃烧和排放的影响第44-45页
        3.2.2 喷油正时对缸内温度场的影响第45-47页
    3.3 预喷参数对柴油机缸内燃烧和排放的影响第47-50页
        3.3.1 主预喷间隔角对缸内燃烧和排放的影响第47-49页
        3.3.2 预喷油量对缸内燃烧和排放的影响第49-50页
    3.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四章 共轨柴油机排放试验及结果分析第51-70页
    4.1 主要试验仪器和设备第51页
    4.2 试验台架布置第51-52页
    4.3 试验条件第52页
    4.4 试验方法第52-53页
        4.4.1 单因素变量法第53页
        4.4.2 正交试验法第53页
    4.5 基于单因素变量法的试验结果分析第53-60页
        4.5.1 油嘴伸出量对烟度的影响第53-55页
        4.5.2 轨压及主喷正时的影响第55-56页
        4.5.3 预喷参数的影响第56-58页
        4.5.4 预喷参数耦合EGR的影响第58-60页
    4.6 基于正交试验法的试验结果分析第60-66页
        4.6.1 正交试验方案设计第60-62页
        4.6.2 正交试验直观分析第62-66页
    4.7 整车排放结果第66-68页
        4.7.1 后处理系统第67页
        4.7.2 整车排放特性分析第67-68页
    4.8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与工作展望第70-73页
    5.1 全文总结第70-71页
    5.2 工作展望第71-73页
参考文献第73-77页
致谢第77-7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8页

论文共7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DOC的柴油/天然气双燃料发动机排放的数值模拟与试验研究
下一篇:FAI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在小型增程器上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