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文学理论论文

语言论转向与西方诗学中的叙述-模仿之争

致谢第5-7页
摘要第7-12页
Abstract第12-17页
1 绪论第20-41页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20-25页
    1.2 叙述与模仿的词汇演变第25-30页
    1.3 研究现状概述第30-33页
    1.4 研究框架与方法第33-41页
2 叙述与模仿的起源第41-49页
    2.1 柏拉图:推崇叙述第42-44页
    2.2 亚里士多德:推崇模仿第44-46页
    2.3 本章小结:叙述-模仿之争拉开序幕第46-49页
3 英美传统小说理论:模仿的称霸时代第49-81页
    3.1 英美传统小说时期的诗学语境与哲学背景第49-53页
        3.1.1 诗学语境:书面叙述的兴起第49-50页
        3.1.2 哲学背景:认识论的转向第50-53页
    3.2 模仿两难的重现:真实性与道德性的较量第53-62页
        3.2.1 笛福:道德性妥协于真实性第54-58页
        3.2.2 理查逊:真实性与道德性的难以两全第58-62页
    3.3 叙述的昙花一现与模仿的舞台回归第62-70页
        3.3.1 菲尔丁:第三人称的兴起第63-67页
        3.3.2 奥斯丁:有限视角与自由间接引语第67-70页
    3.4 模仿的霸权地位:作者隐退与小说戏剧化第70-77页
        3.4.1 福楼拜:非人格化第70-73页
        3.4.2 詹姆斯:图画法与戏剧化法第73-77页
    3.5 本章小结:认识论视野中的叙述-模仿之争第77-81页
4 结构主义叙事学:模仿并没有被驱逐出语言学的舞台第81-107页
    4.1 从故事到叙述:模仿的理论基础仍然存在第84-88页
    4.2 叙事作为一种语言交流活动第88-97页
        4.2.1 真实世界作为隐形的参照标准第91-93页
        4.2.2 隐含的道德判断第93-97页
    4.3 从叙述到模仿的渐变第97-103页
        4.3.1 叙述距离第97-102页
        4.3.2 叙述投影第102-103页
    4.4 本章小结:不彻底的语言论者第103-107页
5 政治学转向:叙述、规训与真理第107-122页
    5.1 规训、叙述与权力第109-112页
    5.2 抵制、代言与真理第112-119页
    5.3 本章小结:叙述与真理、道德规范第119-122页
6 修辞学转向:叙述、模仿与隐喻第122-139页
    6.1 德里达:模仿作为一种符号的运作第124-127页
    6.2 德曼:叙述与模仿之分是不可能的第127-136页
    6.3 本章小结:叙述-模仿之争的终结第136-139页
7 总结第139-149页
参考文献第149-155页
作者简介第155页

论文共1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臭灵丹黄酮及倍半萜类化合物抗流感药效研究
下一篇:唐五代词本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