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一、研究的背景 | 第10-12页 |
(一)满足初中化学新课程改革的需求 | 第10-11页 |
(二)农村化学教育现状的客观需求 | 第11-12页 |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3页 |
三、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一)问卷调查法 | 第14-15页 |
(二)访谈法 | 第15页 |
(三)实验法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双学讲”的概念界定和可行性 | 第16-24页 |
一、“双学讲”教育模式概述 | 第16-21页 |
(一)“双学讲”教育模式的内涵 | 第16页 |
(二)“双学讲”教育模式的提出 | 第16-17页 |
(三)“双学讲”的教学原则和过程 | 第17-20页 |
(四)“双学讲”教学步骤分析说明 | 第20-21页 |
二、“双学讲”教学模式应用的可行性 | 第21-22页 |
(一)教学模式要符合学生认知的心理状态 | 第21页 |
(二)教学模式应具有一定的层次感 | 第21页 |
(三)教学模式创设应具有情感性 | 第21-22页 |
三、“双学讲”模式应用的意义 | 第22-24页 |
(一)转变观念,与时俱进,加强学习 | 第22页 |
(二)增进学生独立探索的能力 | 第22页 |
(三)培养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主观能动性 | 第22-24页 |
第三章 “双学讲”教学模式应用研究设计与分析 | 第24-34页 |
一、研究的目标 | 第24页 |
二、研究对象 | 第24页 |
三、研究过程 | 第24-25页 |
四、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5-34页 |
(一)学生心理前测、后测比较 | 第25-29页 |
(二)学生成绩前测、后测比较 | 第29-31页 |
(三)师生访谈内容及结果分析 | 第31-32页 |
(四)研究结果分析与总结 | 第32-34页 |
第四章 农村初中化学“双学讲”教学模式应用案例 | 第34-39页 |
一、教学案例:《溶液的浓度》 | 第34-38页 |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 第34页 |
(二)教材分析 | 第34页 |
(三)学情分析 | 第34-35页 |
(四)教学目标的确定 | 第35页 |
(五)教学方法 | 第35-36页 |
(六)教学过程 | 第36-38页 |
二、教后反思 | 第38-39页 |
第五章 问题与对策分析 | 第39-44页 |
一、“双学讲”教学研究过程中的问题 | 第39-40页 |
(一)在处理接受学习与探索学习方式关系上存在的问题 | 第39页 |
(二)信息技术观念问题 | 第39页 |
(三)缺乏正确合理的评价 | 第39-40页 |
二、问题的解决策略 | 第40-44页 |
(一)注重学生素养建立 | 第40页 |
(二)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 | 第40-41页 |
(三)改进对信息化认识的转变 | 第41-42页 |
(四)开展教师交流活动 | 第42-44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44-46页 |
一、结论 | 第44页 |
二、展望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附录 | 第49-54页 |
附录一 | 第49-52页 |
附录二 | 第52-5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56页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