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回腔声调实验研究
中文摘要 | 第8-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绪论 | 第11-20页 |
1.1 兰州的地理环境及人文历史 | 第11-13页 |
1.1.1 历史沿革 | 第11页 |
1.1.2 地理环境 | 第11-12页 |
1.1.3 行政区域 | 第12页 |
1.1.4 民族状况 | 第12-13页 |
1.2 汉语声调实验研究成果综述 | 第13-14页 |
1.3 兰州方言研究概述 | 第14-16页 |
1.3.1 甘肃方言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3.2 兰州方言语音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4 兰州方言概况 | 第16-20页 |
1.4.1 方言归属 | 第16-17页 |
1.4.2 兰州回腔方言音系 | 第17-20页 |
2.研究对象、方法、方案及意义 | 第20-26页 |
2.1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20-21页 |
2.1.1 研究对象 | 第20页 |
2.1.2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2.2 研究方案 | 第21-25页 |
2.2.1 实验准备阶段 | 第21-24页 |
2.2.2 建立语音数据库 | 第24-25页 |
2.3 研究意义 | 第25-26页 |
3.兰州回腔单字调实验研究 | 第26-47页 |
3.1 老年组单字调音高研究 | 第27-33页 |
3.1.1 老年组单字调基频均值和基频曲线图 | 第27页 |
3.1.2 老年组单字调的基频特点 | 第27-28页 |
3.1.3 老年组基频调域跨度的特点 | 第28-29页 |
3.1.4 基频归一化处理及调值的分析 | 第29-32页 |
3.1.5 老年组单字调的调值确定及声调格局图 | 第32-33页 |
3.2 中年组单字调音高研究 | 第33-39页 |
3.2.1 中年组单字调基频均值和基频曲线图 | 第33-34页 |
3.2.2 中年组单字调的基频特点 | 第34页 |
3.2.3 中年组基频调域跨度的特点 | 第34-36页 |
3.2.4 基频归一化和调值分析 | 第36-38页 |
3.2.5 中年组单字调的调值确定及声调格局图 | 第38-39页 |
3.3 青年组单字调音高研究 | 第39-45页 |
3.3.1 青年组单字调基频均值和基频曲线图 | 第39-40页 |
3.3.2 青年组单字调基频特点 | 第40页 |
3.3.3 青年组基频调域跨度的特点 | 第40-42页 |
3.3.4 基频归一化处理及调值的分析 | 第42-45页 |
3.3.5 青年组单字调的调值确定及声调格局 | 第45页 |
小结 | 第45-47页 |
4.兰州回腔双字变调实验研究 | 第47-61页 |
4.1 阴平(T1)的变调 | 第47-50页 |
4.2 阳平(T2)的变调 | 第50-52页 |
4.3 上声(T3)的变调 | 第52-54页 |
4.4 去声(T4)的变调 | 第54-59页 |
小结 | 第59-61页 |
5.结语及展望 | 第61-63页 |
5.1 结语 | 第61-62页 |
5.2 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