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3-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1-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1.3.2 研究框架 | 第13-14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5 创新点 | 第14页 |
1.6 本文的不足之处 | 第14-15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与相关理论 | 第15-20页 |
2.1 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2.1.1 家族企业治理结构的研究 | 第15-16页 |
2.1.2 信息披露质量研究 | 第16-17页 |
2.1.3 公司治理对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 | 第17页 |
2.2 相关理论 | 第17-20页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7-18页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8页 |
2.2.3 契约理论 | 第18-20页 |
第3章 中国家族企业治理与信息披露现状及分析 | 第20-26页 |
3.1 中国上市家族企业治理现状及分析 | 第20-22页 |
3.1.1 中国上市家族企业治理现状 | 第20-21页 |
3.1.2 中国上市家族企业治理现状分析 | 第21-22页 |
3.2 中国上市家族企业信息披露现状及分析 | 第22-26页 |
3.2.1 中国上市家族企业信息披露现状 | 第23-24页 |
3.2.2 中国上市家族企业信息披露现状分析 | 第24-26页 |
第4章 中国上市家族企业公司治理及信息披露质量分析 | 第26-41页 |
4.1 研究假设及模型分析 | 第26-29页 |
4.1.1 内部治理 | 第26-27页 |
4.1.2 外部治理 | 第27-29页 |
4.1.3 公司规模 | 第29页 |
4.2 研究设计 | 第29-32页 |
4.2.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29-31页 |
4.2.2 变量及定义 | 第31-32页 |
4.3 实证模型及描述性统计 | 第32-35页 |
4.3.1 实证模型 | 第32-33页 |
4.3.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33-35页 |
4.4 实证的结果与分析 | 第35-39页 |
4.4.1 不同规模公司的比较分析 | 第35-37页 |
4.4.2 内部治理因素模型回归结果 | 第37-38页 |
4.4.3 外部治理因素模型回归结果 | 第38-3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4.5.1 内部治理与信息披露质量的结果 | 第39-40页 |
4.5.2 外部治理与信息披露质量的结果 | 第40-41页 |
第5章 中国上市家族企业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对策 | 第41-46页 |
5.1 规范上市家族企业的治理结构 | 第41-42页 |
5.1.1 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引入职业经理人制度 | 第41页 |
5.1.2 提高中小股东参与公司治理结构的积极性 | 第41-42页 |
5.1.3 设立家庭委员会 | 第42页 |
5.2 加强对上市家族企业信息披露的监管 | 第42-43页 |
5.2.1 法律法规制度的完善,惩处力度的加大 | 第42-43页 |
5.2.2 信息披露问责制度的建立 | 第43页 |
5.2.3 采用内幕信息家族知情人报告制度 | 第43页 |
5.3 发挥投资者对上市家族企业信息披露的监管作用 | 第43-44页 |
5.3.1 提高投资者的专业素质,加大机构投资者的引入 | 第43-44页 |
5.3.2 上市家族企业股东会引入机构投资者 | 第4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44-46页 |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46-48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6-47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