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3-4页 |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1.1.3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3.1 理论意义 | 第11-12页 |
1.1.3.2 现实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方法与框架 | 第13-14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2.2 研究框架 | 第13-14页 |
1.3 本研究创新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6-28页 |
2.1 易变性职业生涯 | 第16-20页 |
2.1.1 易变性职业生涯概念 | 第16-17页 |
2.1.2 相关概念辨析 | 第17-18页 |
2.1.3 易变性职业生涯的测量 | 第18页 |
2.1.4 易变性职业生涯相关实证研究 | 第18-20页 |
2.2 自我职业生涯管理 | 第20-23页 |
2.2.1 自我职业生涯管理概念 | 第20-21页 |
2.2.2 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测量 | 第21-22页 |
2.2.3 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相关实证研究 | 第22-23页 |
2.3 成就动机 | 第23-25页 |
2.3.1 成就动机的概念和理论研究 | 第23-24页 |
2.3.2 成就动机的测量 | 第24页 |
2.3.3 成就动机相关实证研究 | 第24-25页 |
2.4 感知职业竞争力 | 第25-28页 |
2.4.1 感知职业竞争力的概念 | 第25-26页 |
2.4.2 感知职业竞争力的测量 | 第26页 |
2.4.3 感知职业竞争力相关实证研究 | 第26-28页 |
第三章 研究设计与研究过程 | 第28-34页 |
3.1 研究理论模型 | 第28-29页 |
3.2 研究假设的提出 | 第29-32页 |
3.2.1 易变性职业生涯倾向与感知职业竞争力的关系 | 第29-30页 |
3.2.2 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 | 第30-32页 |
3.3 问卷设计 | 第32-34页 |
第四章 数据分析 | 第34-52页 |
4.1 样本描述性统计 | 第34-35页 |
4.2 问卷信度检验 | 第35-37页 |
4.3 问卷效度检验 | 第37-45页 |
4.4 相关性分析 | 第45-46页 |
4.5 结构方程模型检验 | 第46-51页 |
4.5.1 模型路径系数估计 | 第46-48页 |
4.5.2 中介作用验证 | 第48-49页 |
4.5.3 调节作用验证 | 第49-51页 |
4.6 假设检验结果汇总 | 第51-52页 |
第五章 研究结果讨论 | 第52-56页 |
5.1 易变性职业生涯倾向、自我职业生涯管理、感知职业竞争力关系讨论 | 第52-53页 |
5.2 中介作用讨论 | 第53-54页 |
5.3 调节作用讨论 | 第54页 |
5.4 研究结论汇总 | 第54-56页 |
第六章 研究建议、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56-59页 |
6.1 研究建议 | 第56-57页 |
6.1.1 个人发展建议 | 第56-57页 |
6.1.2 组织管理建议 | 第57页 |
6.2 研究不足 | 第57-58页 |
6.3 研究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附录 | 第63-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