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1页 |
ABSTRACT | 第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2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 超声速混合层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1.2.1 混合层稳定性理论 | 第13-15页 |
1.2.2 混合层的实验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2.3 混合层的数值仿真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3 超声速混合层标量混合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4 混合增强技术概述 | 第18-20页 |
1.4.1 被动混合增强技术 | 第19-20页 |
1.4.2 主动混合增强技术 | 第20页 |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二章 实验测量平台与数值仿真方法 | 第22-33页 |
2.1 风洞实验设备 | 第22-24页 |
2.1.1 吸气式混合层风洞 | 第22-23页 |
2.1.2 总压调节阀 | 第23页 |
2.1.3 压力扫描阀 | 第23-24页 |
2.2 流场诊断技术与数字图像处理方法 | 第24-26页 |
2.2.1 NPLS与PIV技术 | 第24-25页 |
2.2.2 PIV测速原理 | 第25-26页 |
2.3 数值仿真方法与算例验证 | 第26-32页 |
2.3.1 大涡模拟计算方法 | 第27-30页 |
2.3.1.1 控制方程 | 第27-28页 |
2.3.1.2 大涡模拟湍流模型 | 第28-30页 |
2.3.2 天河超算平台 | 第30页 |
2.3.3 计算网格与边界条件 | 第30-32页 |
2.4 小结 | 第32-33页 |
第三章 多组分超声速平面混合层标量混合特性研究 | 第33-57页 |
3.1 超声速平面混合层基本流场结构 | 第33页 |
3.2 超声速平面混合层动量、标量掺混效果评估准则与网格划分 | 第33-37页 |
3.2.1 超声速混合层增长与混合特性 | 第33-35页 |
3.2.2 超声速混合层增长率 | 第35页 |
3.2.3 超声速混合层混合率 | 第35-36页 |
3.2.4 网格划分 | 第36-37页 |
3.3 特征雷诺数对多组分超声速平面混合层混合特性影响研究 | 第37-47页 |
3.3.1 不同特征雷诺数混合层动量混合特性分析 | 第38-41页 |
3.3.2 不同特征雷诺数标量统计特性分析 | 第41-45页 |
3.3.3 不同特征雷诺数增长与混合特性分析 | 第45-47页 |
3.4 对流马赫数对多组分超声速平面混合层的影响研究 | 第47-56页 |
3.4.1 不同对流马赫数混合层动量混合特性分析 | 第48-51页 |
3.4.2 不同对流马赫数标量统计特性分析 | 第51-54页 |
3.4.3 不同对流马赫数增长与混合特性分析 | 第54-5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超声速混合层混合增强技术研究 | 第57-80页 |
4.1 实验图像处理方法 | 第57-60页 |
4.1.1 数据图像增强技术 | 第57-59页 |
4.1.2 混合层厚度计算方法 | 第59-60页 |
4.1.3 超声速混合层分形维数计算方法 | 第60页 |
4.2 尾缘结构对混合层影响的实验研究 | 第60-70页 |
4.2.1 不同尾缘结构空间发展混合层分析 | 第61-65页 |
4.2.2 不同尾缘结构时间发展混合层分析 | 第65-67页 |
4.2.3 不同尾缘结构混合层分形维数 | 第67-69页 |
4.2.4 不同尾缘结构速度场 | 第69-70页 |
4.3 尾缘结构对混合层影响的三维仿真分析 | 第70-76页 |
4.3.1 三维计算域与网格情况 | 第70-71页 |
4.3.2 三维混合层仿真基本流场结构 | 第71-73页 |
4.3.3 不同尾缘结构混合层涡结构分析 | 第73-76页 |
4.4 波瓣形混合器实验研究 | 第76-79页 |
4.4.1 波瓣形混合器结构参数 | 第76-77页 |
4.4.2 波瓣形混合器基本流场结构 | 第77-7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本文主要创新点 | 第81页 |
今后工作的展望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9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