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精准扶贫的机制研究--以海南省为例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绪论 | 第10-18页 |
| 一 选题的缘由及指导思想 | 第10-11页 |
| (一)选题的缘由 | 第10-11页 |
| (二)指导思想 | 第11页 |
| 二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1-16页 |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三 研究的意义 | 第16-17页 |
| (一)理论意义 | 第16页 |
| (二)实践意义 | 第16-17页 |
| 四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一)研究思路 | 第17页 |
| (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第一章 基础教育精准扶贫相关理念分析 | 第18-20页 |
| 一 核心概念界定 | 第18页 |
| (一)机制 | 第18页 |
| (二)基础教育精准扶贫机制 | 第18页 |
| 二 基础教育精准扶贫机制的阶段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基础教育精准扶贫识别阶段 | 第20-24页 |
| 一 精准识别的内涵解析 | 第20页 |
| 二 精准扶贫识别阶段的运行方式分析 | 第20-21页 |
| 三 精准扶贫识别阶段典型案例剖析 | 第21-22页 |
| (一)找准贫困“症结” | 第21页 |
| (二)把握精准检测关 | 第21-22页 |
| 四 精准扶贫识别阶段的改进路径 | 第22-24页 |
| (一)深化政府精准扶贫识别工作 | 第22页 |
| (二)学校参与到精准识别环节当中 | 第22-23页 |
| (三)充分发挥基层群众的作用 | 第23-24页 |
| 第三章 基础教育精准扶贫帮扶阶段 | 第24-34页 |
| 一 精准帮扶的内涵解析 | 第24页 |
| 二 精准扶贫帮扶阶段的运行方式分析 | 第24页 |
| 三 精准扶贫帮扶阶段典型案例剖析 | 第24-30页 |
| (一)实施教育移民工程 | 第24-25页 |
| (二)加快完善和出台教育精准扶贫政策 | 第25-26页 |
| (三)发展中等职业教育 | 第26-27页 |
| (四)积极开展教育精准帮扶 | 第27-30页 |
| 四 精准扶贫帮扶阶段的改进路径 | 第30-34页 |
| (一)扎实推进中等职业教育 | 第30-31页 |
| (二)教育精准扶贫方式的多样化 | 第31页 |
| (三)增强父母的脱贫意识 | 第31-34页 |
| 第四章 基础教育精准扶贫管理阶段 | 第34-42页 |
| 一 精准管理的内涵解析 | 第34页 |
| 二 精准扶贫管理阶段的运行方式分析 | 第34-35页 |
| 三 精准扶贫管理阶段典型案例剖析 | 第35-37页 |
| (一)扶贫对象的管理 | 第35-36页 |
| (二)扶贫政策的管理 | 第36-37页 |
| 四 精准扶贫管理阶段的改进路径 | 第37-42页 |
| (一)充分利用家访 | 第37-38页 |
| (二)增加教育脱贫宣传 | 第38-39页 |
| (三)扎实推进学校精准管理 | 第39-40页 |
| (四)严格落实精准帮扶政策 | 第40-42页 |
| 第五章 基础教育精准扶贫考核阶段 | 第42-48页 |
| 一 精准考核的内涵解析 | 第42页 |
| 二 精准扶贫考核阶段的运行方式分析 | 第42-43页 |
| 三 精准扶贫考核阶段典型案例剖析 | 第43-45页 |
| (一)加强教育督查 | 第43页 |
| (二)细化考核指标 | 第43-44页 |
| (三)落实整改方案 | 第44-45页 |
| 四 精准扶贫考核阶段的改进路径 | 第45-48页 |
| (一)深化考核督查问责制度 | 第45-46页 |
| (二)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估的作用 | 第46-48页 |
| 第六章 基础教育精准扶贫保障阶段 | 第48-54页 |
| 一 精准保障的内涵解析 | 第48页 |
| 二 精准扶贫保障阶段的运行方式分析 | 第48页 |
| 三 精准扶贫保障阶段典型案例剖析 | 第48-50页 |
| (一)经费保障 | 第48-49页 |
| (二)人才保障 | 第49-50页 |
| 四 精准扶贫保障阶段的改进路径 | 第50-54页 |
| (一)强化经费保障 | 第50-51页 |
| (二)增强师资水平 | 第51-54页 |
| 结论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附录 | 第59-60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
| 附件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