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绪论 | 第10-20页 |
| (一)本研究的背景、意义和方法 | 第10-12页 |
| 1.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 2.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3.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 (二)本研究的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 1.关于教学反思的研究 | 第12-15页 |
| 2.关于中学青年教师教学反思的研究 | 第15-16页 |
| 3.关于以行动研究作为研究方式的教学反思的研究 | 第16-17页 |
| 4.已有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17-20页 |
| 一、核心概念界定及研究目的与设计 | 第20-26页 |
|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20-21页 |
| 1.中学青年教师 | 第20页 |
| 2.教学反思 | 第20-21页 |
| 3.行动研究 | 第21页 |
| (二)研究目的和设计 | 第21-26页 |
| 1.研究目的 | 第21-22页 |
| 2.研究设计 | 第22-26页 |
| 二、海南省中学青年教师教学反思的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 第26-34页 |
| (一)海南省中学青年教师教学反思现状的调查 | 第26-28页 |
| 1.调查对象的抽取 | 第26页 |
| 2.调查方法的选择 | 第26-28页 |
| (二)当前海南省中学青年教师教学反思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28-34页 |
| 1.教师教学反思的意识淡薄 | 第28-29页 |
| 2.教师教学反思的理论理解不足 | 第29页 |
| 3.教学反思的方法使用单一化 | 第29-30页 |
| 4.教学反思的内容单一且浅薄 | 第30-31页 |
| 5.教学反思实践研究的力度弱 | 第31-32页 |
| 6.教学反思的监管力度比较弱 | 第32-34页 |
| 三、海南省中学青年教师教学反思第一轮行动研究 | 第34-40页 |
| (一)制定计划 | 第34-35页 |
| 1.营造浓厚的教师教学反思的氛围 | 第34页 |
| 2.加强教师教学反思的理论学习 | 第34页 |
| 3.探索教学反思多元方法实践应用 | 第34页 |
| 4.个人反思与团队反思的良性互动 | 第34-35页 |
| (二)实施计划 | 第35-37页 |
| 1.开展关于教学反思重要性的讨论会议 | 第35页 |
| 2.搜集教学反思知识和开展座谈会学习 | 第35-36页 |
| 3.实践教学反思的多元方法并及时交流 | 第36-37页 |
| 4.组建教学反思实践及研究的小组团队 | 第37页 |
| (三)本轮教学反思行动研究的成效与问题 | 第37-40页 |
| 1.第一轮教学反思行动研究的成效 | 第37-38页 |
| 2.第一轮行动研究存在的问题 | 第38-40页 |
| 四、海南省中学青年教师教学反思第二轮行动研究 | 第40-46页 |
| (一)修订计划 | 第40页 |
| 1.进一步加强教学反思的理论补充与学习 | 第40页 |
| 2.增添教师教学反思的新方法并实践运用 | 第40页 |
| 3.通过团队反思和集体磨课多元视角反思 | 第40页 |
| (二)实施计划 | 第40-44页 |
| 1.学习申继亮的《教学反思与行动研究》 | 第40-41页 |
| 2.同一课题第一次课堂的教学反思及分析 | 第41-43页 |
| 3.第二次课堂磨课及从四个视角进行反思 | 第43-44页 |
| (三)本轮教学反思行动研究的成效与问题 | 第44-46页 |
| 1.第二轮教学反思行动研究的成效 | 第44-45页 |
| 2.第二轮行动研究后存在的问题 | 第45-46页 |
| 五、海南省中学青年教师教学反思第三轮行动研究 | 第46-52页 |
| (一)再修订计划 | 第46-47页 |
| 1.增强对教学反思实践研究的认同感 | 第46页 |
| 2.加强教师教学反思记录总结的及时性 | 第46页 |
| 3.增加专家引领和外出学习交流的机会 | 第46-47页 |
| (二)再实施计划 | 第47-50页 |
| 1.前两轮教学反思活动开展后教师交流心得 | 第47页 |
| 2.提高反思实践研究的力度和记录的及时性 | 第47-48页 |
| 3.外出学习交流并进行听课教学反思及分析 | 第48-50页 |
| (三)本轮教学反思行动研究成效和问题 | 第50-52页 |
| 1.第三轮教学反思行动研究的成效 | 第50-51页 |
| 2.第三轮行动研究后存在的问题 | 第51-52页 |
| 六、中学青年教师教学反思的主要影响因素剖析 | 第52-56页 |
| (一)教师的职业信念与角色坚守 | 第52页 |
| (二)教师的专业素养及教学反思理论 | 第52-53页 |
| (三)教师教学反思的意识与态度 | 第53页 |
| (四)教师教学反思的实际操作水平 | 第53页 |
| (五)教学反思的监管力度与政策设计 | 第53-54页 |
| (六)中学考试评价体系的引领与导向 | 第54-56页 |
| 七、中学青年教师教学反思的改进策略 | 第56-62页 |
| (一)增强教师的教学激励,提高教学反思自觉性和主动性 | 第56页 |
| (二)加强教学反思理论的学习,以理论引领教学反思实践 | 第56-57页 |
| (三)增强教师教学反思的意识,端正其教学反思的态度 | 第57-58页 |
| (四)拓宽教学反思的内容,促进教学反思的合理性 | 第58页 |
| (五)搭建教学反思团队平台,拓展教学反思的方式 | 第58-59页 |
| (六)增强教学反思的实践研究力度,提高反思的有效性 | 第59页 |
| (七)加强教育管理制度建设,提升教学反思监管力度 | 第59-62页 |
| 结语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 附录1 | 第68-70页 |
| 附录2 | 第70-71页 |
| 致谢 | 第71-72页 |
| 附件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