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A采油厂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4页 |
1.3 论文研究思路与结构 | 第14-16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 | 第16-23页 |
2.1 激励基本理论 | 第16-20页 |
2.1.1 激励的概念 | 第16页 |
2.1.2 激励理论类别 | 第16-20页 |
2.2 知识型员工概念及特点 | 第20-22页 |
2.2.1 知识型员工的界定 | 第20页 |
2.2.2 知识型员工特点 | 第20-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3章 EA采油厂知识型员工激励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23-38页 |
3.1 EA采油厂基本情况 | 第23-27页 |
3.1.1 企业概况 | 第23页 |
3.1.2 企业组织结构概况 | 第23-24页 |
3.1.3 EA采油厂知识型员工界定 | 第24页 |
3.1.4 EA采油厂知识型员工构成分析 | 第24-26页 |
3.1.5 EA采油厂知识型员工激励措施 | 第26-27页 |
3.2 EA采油厂知识型员工激励情况调查 | 第27-33页 |
3.2.1 调查问卷的设计与实施 | 第27页 |
3.2.2 调查问卷结果分析 | 第27-33页 |
3.3 EA采油厂知识型员工激励存在问题分析 | 第33-35页 |
3.3.1 薪酬分配缺乏差异性 | 第33页 |
3.3.2 资源分配不透明 | 第33-34页 |
3.3.3 员工培训形式化 | 第34页 |
3.3.4 晋升空间存在无形壁垒 | 第34页 |
3.3.5 激励内容缺乏时效性 | 第34-35页 |
3.4 EA采油厂知识型员工激励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第35-37页 |
3.4.1 “大锅饭思想”和求稳思想严重 | 第35页 |
3.4.2 资源分配公示制度不完善 | 第35-36页 |
3.4.3 没有进行长远的培训规划 | 第36页 |
3.4.4 选拔机制存在主观影响 | 第36页 |
3.4.5 企业激励理念没有与时俱进 | 第36-3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EA采油厂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设计 | 第38-50页 |
4.1 设计原则 | 第38-39页 |
4.2 激励机制结构设计 | 第39-41页 |
4.2.1 基于激励实施者-管理分层激励结构 | 第39-40页 |
4.2.2 基于激励接受者-员工分类激励结构 | 第40-41页 |
4.3 EA采油厂知识型员工管理分层激励机制设计 | 第41-46页 |
4.3.1 企业层级激励机制 | 第41-43页 |
4.3.2 矿、大队层级激励机制 | 第43-44页 |
4.3.3 小队层级激励机制 | 第44-46页 |
4.4 EA采油厂知识型员工员工分类激励机制设计 | 第46-49页 |
4.4.1 经营管理岗位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 | 第46-47页 |
4.4.2 专业技术岗位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 | 第47-48页 |
4.4.3 技能操作岗位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 | 第48-4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5章 EA采油厂知识型员工激励机制保障措施 | 第50-56页 |
5.1 明确知识型员工激励的战略地位 | 第50-51页 |
5.2 建立适应性管理方式 | 第51-53页 |
5.2.1 对激励机制进行动态管理 | 第51-52页 |
5.2.2 建立柔性的工作管理思维 | 第52-53页 |
5.3 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 第53-54页 |
5.3.1 提高组织能力 | 第53页 |
5.3.2 建立专业化项目组 | 第53页 |
5.3.3 组建专业技术团体 | 第53-54页 |
5.4 搭建高效信息管理平台 | 第54-55页 |
5.4.1 搭建全面的员工人才库 | 第54页 |
5.4.2 搭建丰富的信息培训平台 | 第54-55页 |
5.4.3 搭建全面覆盖的信息交流平台 | 第5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附录A:EA采油厂知识型员工激励因素调查问卷 | 第59-61页 |
个人简介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