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世界各国中等教育概况论文--中国论文

西安市基础教育设施配置空间公正评价研究--以城六区为例

中文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1-16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2页
        1.1.1 现实背景第11-12页
        1.1.2 理论背景第12页
    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1 理论意义第12-13页
        1.2.2 实践意义第13页
    1.3 研究方法第13-15页
        1.3.1 文献分析法第13-14页
        1.3.2 GIS空间分析法第14页
        1.3.3 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第14页
        1.3.4 实证分析法第14-15页
    1.4 技术路线第15-16页
2 相关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第16-22页
    2.1 概念界定第16-18页
        2.1.1 公共服务设施第16页
        2.1.2 基础教育设施第16-17页
        2.1.3 空间公正第17-18页
        2.1.4 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公正第18页
    2.2 理论基础第18-22页
        2.2.1 空间公正理论第18-19页
        2.2.2 公共设施区位论第19-20页
        2.2.3 可达性理论第20页
        2.2.4 公共产品理论第20-22页
3 国内外研究进展及评述第22-30页
    3.1 国内外各学科“空间公正”的研究进展第22-25页
        3.1.1 社会学维度:空间正义第22-23页
        3.1.2 公共经济学维度:作为公共物品的公共空间第23-24页
        3.1.3 地理学维度:公共设施区位论和可达性研究第24-25页
    3.2 国内外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研究进展第25-28页
        3.2.1 配置影响因素研究第25-26页
        3.2.2 配置优化布局研究第26-27页
        3.2.3 配置评价研究第27-28页
    3.3 教育空间研究进展第28-29页
    3.4 研究评述第29-30页
4 基础教育设施配置空间公正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0-39页
    4.1 指标体系的构建思路第30页
    4.2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第30-32页
        4.2.1 全面性原则第30页
        4.2.2 层次性原则第30-31页
        4.2.3 可操作性原则第31页
        4.2.4 主客观相结合的原则第31-32页
    4.3 指标体系的确定第32-36页
        4.3.1 指标体系的构建第32-33页
        4.3.2 指标分析说明第33-35页
        4.3.3 指标权重的确定第35-36页
    4.4 指标体系的测算方法第36-37页
        4.4.1 数据标准化第36-37页
        4.4.2 测算方法第37页
    4.5 可视化评价模型第37-39页
5 西安市城六区基础教育设施配置空间公正评价第39-85页
    5.1 研究区概况第39-42页
    5.2 西安市城六区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第42-53页
        5.2.1 基础信息调查情况第42-48页
        5.2.2 满意度信息调查情况第48-53页
    5.3 西安市城六区基础教育设施配置空间公正水平测算第53-81页
        5.3.1 指标项的计算第53-79页
        5.3.2 空间公正水平计算第79-81页
    5.4 评测结果分析第81-85页
        5.4.1 评测结果可视化表达第81-82页
        5.4.2 总体趋势第82-83页
        5.4.3 各区域分析第83-85页
6 西安市基础教育设施优化配置的策略第85-87页
    6.1 合理学校布局,保障就学可达性第85页
    6.2 建立大学区共享机制,提高设施可获性第85-86页
    6.3 促进教育感知公正第86-87页
7 结论讨论第87-89页
    7.1 本文结论第87-88页
    7.2 不足与展望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2页
附录第92-94页
致谢第94-95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项目情况第95页

论文共9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高校工科硕士研究生跨学科培养模式研究
下一篇:基于MOOC课程的交互式教学平台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