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致谢 | 第5-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1 引言 | 第11-18页 |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问题 | 第11-14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 1.1.2 研究问题 | 第14页 |
|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不足 | 第14-15页 |
| 1.3 研究思路与预期创新 | 第15页 |
| 1.4 本文研究的应用价值 | 第15-16页 |
| 1.5 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 | 第16-18页 |
| 2 文献综述 | 第18-25页 |
| 2.1 审计质量 | 第18-19页 |
| 2.2 交叉上市与审计质量 | 第19-21页 |
| 2.3 事务所规模与审计质量 | 第21-22页 |
| 2.4 产权性质与审计质量 | 第22-24页 |
| 2.5 文献述评 | 第24-25页 |
| 3 理论分析与研究设计 | 第25-41页 |
| 3.1 概念界定 | 第25-27页 |
| 3.1.1 交叉上市 | 第25-26页 |
| 3.1.2 双重审计 | 第26-27页 |
| 3.1.3 溢出效应 | 第27页 |
| 3.2 理论基础 | 第27-32页 |
| 3.2.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7-28页 |
| 3.2.2 保险理论 | 第28-30页 |
| 3.2.3 信号传递理论 | 第30-31页 |
| 3.2.4 声誉理论 | 第31页 |
| 3.2.5 风险导向审计理论 | 第31-32页 |
| 3.3 研究假设 | 第32-36页 |
| 3.3.1 A+H交叉上市对A股审计质量的溢出效应 | 第33-34页 |
| 3.3.2 事务所规模对溢出效应反应程度 | 第34-35页 |
| 3.3.3 产权性质对溢出效应反应程度 | 第35-36页 |
| 3.4 研究设计 | 第36-41页 |
| 3.4.1 样本数据 | 第36-37页 |
| 3.4.2 变量定义 | 第37-39页 |
| 3.4.3 模型建立 | 第39-41页 |
| 4 实证检验 | 第41-52页 |
|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1-43页 |
| 4.2 相关性分析 | 第43-45页 |
| 4.3 多元回归结果分析 | 第45-49页 |
| 4.3.1 A+H交叉上市对A股审计质量溢出效应回归分析 | 第45-46页 |
| 4.3.2 事务所规模对溢出效应反应程度回归分析 | 第46-47页 |
| 4.3.3 产权性质对溢出效应反应程度回归分析 | 第47-49页 |
| 4.4 稳健性检验 | 第49-52页 |
| 5 结论与建议 | 第52-56页 |
| 5.1 研究结论 | 第52-53页 |
| 5.2 政策建议 | 第53-55页 |
| 5.2.1 完善审计市场监督机制 | 第53-54页 |
| 5.2.2 推进内资所做大做强 | 第54页 |
| 5.2.3 深化国有企业产权改革 | 第54-55页 |
| 5.3 研究局限 | 第55页 |
| 5.4 研究展望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 作者简历 | 第60-62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