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金融组织、银行论文--城乡金融组织论文

SY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导论第8-16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1 理论意义第9页
        1.2.2 实践意义第9-10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4页
        1.3.1 国外研究综述第10-12页
        1.3.2 国内研究综述第12-14页
    1.4 研究方法与主要内容第14-16页
        1.4.1 研究方法第14页
        1.4.2 研究主要内容第14-16页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第16-22页
    2.1 村镇银行的性质界定与内涵第16-18页
        2.1.1 村镇银行的性质第16页
        2.1.2 我国村镇银行的内涵第16页
        2.1.3 同其他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比较第16-18页
    2.2 村镇银行发展的相关理论第18-22页
        2.2.1 农业融资理论第18-19页
        2.2.2 金融内生理论第19页
        2.2.3 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第19-20页
        2.2.4 农村金融市场理论第20-22页
第3章 SY村镇银行SWOT分析第22-31页
    3.1 SY村镇银行发展现状第22-23页
    3.2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SWOT分析第23-31页
        3.2.1 内部优势分析第23-24页
        3.2.2 内部劣势分析第24-26页
        3.2.3 外部机遇分析第26-27页
        3.2.4 外部挑战分析第27-31页
第4章 国外微型金融机构的成功经验第31-37页
    4.1 美国社区银行模式第31-33页
        4.1.1 社区银行的定义及其发展环境第31-32页
        4.1.2 美国社区银行的经营特征第32页
        4.1.3 美国银行的比较优势第32-33页
    4.2 格莱珉银行模式第33-37页
        4.2.1 格莱珉银行定义及发展过程第33-34页
        4.2.2 格莱珉银行的特征第34-35页
        4.2.3 格莱珉银行的优势及运作模式第35-37页
第5章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第37-47页
    5.1 找准市场定位,瞄准目标客户第37-38页
        5.1.1 区域定位第37-38页
        5.1.2 产品定位第38页
        5.1.3 目标客户定位第38页
    5.2 强化村镇银行人才的培养第38-40页
        5.2.1 积极引进各类人才第39页
        5.2.2 充分发挥现有人才的作用第39-40页
        5.2.3 加强人员培训第40页
    5.3 创新贷款品种,优化贷款流程第40-43页
        5.3.1 依托发起行,顺势发展第40-41页
        5.3.2 信贷产品创新第41-42页
        5.3.3 还款方式创新第42-43页
    5.4 正确处理与发起行的关系第43-44页
    5.5 促进村镇银行信息科技长足发展第44页
        5.5.1 外包第三方专业公司模式第44页
        5.5.2 将信息科技风险管理纳人整体风险管理框架第44页
    5.6 完善村镇银行风险管理第44-47页
        5.6.1 加强信用风险管理,提高资产质量第44-45页
        5.6.2 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第45页
        5.6.3 加强市场风险管理,提升经营效益第45-46页
        5.6.4 加强操作风险管理,强化风险管控第46-47页
第6章 研究总结与不足第47-48页
    6.1 研究结论第47页
    6.2 存在的不足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0页
致谢第50-51页

论文共5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复杂网络的全球股票市场关联网络结构研究
下一篇:A+H交叉上市对A股审计质量溢出效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