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6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5-20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20页 |
1.3 股权激励相关理论 | 第20-23页 |
1.3.1 委托代理理论综述 | 第20-21页 |
1.3.2 人力资本理论综述 | 第21页 |
1.3.3 激励理论综述 | 第21-22页 |
1.3.4 利益相关者理论综述 | 第22-23页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2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1.4.3 创新与不足 | 第24页 |
1.5 主要内容 | 第24-26页 |
第二章 阳光城集团股权激励实施概况 | 第26-37页 |
2.1 阳光城集团概况 | 第26-29页 |
2.1.1 公司简介 | 第26-27页 |
2.1.2 公司组织架构 | 第27-28页 |
2.1.3 公司经营管理模式 | 第28页 |
2.1.4 公司近几年业绩状况 | 第28-29页 |
2.2 阳光城集团股权激励实施背景 | 第29-30页 |
2.2.1 外部环境分析 | 第29-30页 |
2.2.2 内部环境分析 | 第30页 |
2.3 阳光城集团股权激励实施情况 | 第30-37页 |
2.3.1 方案简介 | 第30-32页 |
2.3.2 实施过程 | 第32-34页 |
2.3.3 人数、行权价格和数量调整 | 第34-36页 |
2.3.4 定价问题及代理问题 | 第36页 |
2.3.5 其他相关情况 | 第36-37页 |
第三章 阳光城集团股权激励效果评价 | 第37-49页 |
3.1 股权激励实施效果标准的选取 | 第37页 |
3.2 实施效果的财务指标分析 | 第37-42页 |
3.2.1 偿债能力分析 | 第37-38页 |
3.2.2 营运能力分析 | 第38页 |
3.2.3 盈利能力分析 | 第38-39页 |
3.2.4 成长能力分析 | 第39页 |
3.2.5 基于行业内的财务指标对比分析 | 第39-42页 |
3.3 实施效果的非财务指标分析 | 第42-43页 |
3.3.1 人才流动性分析 | 第42-43页 |
3.3.2 基于行业内的非财务指标对比分析 | 第43页 |
3.4 与实施股权激励的同行企业的对比分析 | 第43-46页 |
3.5 阳光城集团股权激励案例的总结评价 | 第46-49页 |
3.5.1 阳光城集团股权激励案例的成功之处 | 第46页 |
3.5.2 阳光城集团股权激励案例的不足之处及其原因 | 第46-49页 |
第四章 阳光城集团股权激励案例研究的启示 | 第49-60页 |
4.1 优化阳光城集团股权激励的的思考和建议 | 第49-51页 |
4.1.1 健全行权业绩考核机制 | 第49页 |
4.1.2 合理选择激励比例 | 第49-50页 |
4.1.3 适当延长激励期限 | 第50页 |
4.1.4 科学设定行权价格和数量 | 第50-51页 |
4.1.5 提高考核指标与激励力度的契合度 | 第51页 |
4.2 优化方案设计 | 第51-60页 |
4.2.1 基本方案 | 第52页 |
4.2.2 考核办法 | 第52-60页 |
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 | 第64-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附件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