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3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1-13页 |
1.2 研究的意义 | 第13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3-18页 |
1.3.1 中小学法治教育体系建设与学科教学的渗透融合 | 第13-16页 |
1.3.2 具体学科教学与法治教育的融合: | 第16-18页 |
1.4 概念界定 | 第18-20页 |
1.4.1 法治 | 第18页 |
1.4.2 法治教育 | 第18-19页 |
1.4.3 青少年法治教育 | 第19-20页 |
1.4.4 汉语课程 | 第20页 |
1.4.5 课程融合 | 第20页 |
1.5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0-23页 |
第2章 法治教育与汉语课程融合的初探 | 第23-35页 |
2.1 法治教育与汉语课程融合的必要性 | 第23-27页 |
2.1.1 法治教育推动课程目标之公民教育的实现 | 第23-24页 |
2.1.2 法治信仰构筑民族教育中文化认同的精神内核 | 第24-25页 |
2.1.3 法治教育的完善推动着学校教育体系的完善 | 第25-26页 |
2.1.4 法治教育中问题的解决需要汉语课程的有力支撑 | 第26-27页 |
2.2 法治教育与汉语课程融合的可行性 | 第27-31页 |
2.2.1 汉语课程标准对融合法治教育具有引领作用 | 第27-28页 |
2.2.2 汉语课程的人文性中蕴含着丰富的法治教育内容 | 第28-29页 |
2.2.3 汉语课程的实践性让法治教育回归生活 | 第29-30页 |
2.2.4 汉语课程价值理念与法治教育的基本理念相一致 | 第30-31页 |
2.3 汉语教材中进行法治教育文本分析的参考要素 | 第31-35页 |
2.3.1 相关学者对法治教育内容的研究 | 第32-33页 |
2.3.2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中法治教育目标和内容要求 | 第33-35页 |
第3章 汉语教材中法治教育要素的文本分析 | 第35-57页 |
3.1 从课程标准看法治教育与汉语课程的融合 | 第35-37页 |
3.2 从汉语教材单元主题设置看法治教育与汉语课程的融合 | 第37-38页 |
3.3 从汉语教材内容设置看法治教育与汉语课程的融合 | 第38-42页 |
3.3.1 阅读课文中法治教育内容的分析 | 第38-40页 |
3.3.2 对话课文钟法治教育内容的分析 | 第40-41页 |
3.3.3 应用学习环节钟法治教育内容分析 | 第41-42页 |
3.4 法治教育在汉语教材中的间接融合 | 第42-51页 |
3.4.1 法治教育与汉语教材内容间接融合的依据 | 第42-43页 |
3.4.2 课文主题与法治教育融合的范例 | 第43-44页 |
3.4.3 以主题二次开发为主要方式的法治教育融合 | 第44-51页 |
3.5 从教材中性别、职业的刻板印象看法治教育融合 | 第51-57页 |
3.5.1 汉语教材中职业分布情况统计分析 | 第52-53页 |
3.5.2 对教材文章作者的统计分析 | 第53-57页 |
第4章 法治教育与汉语课程融合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57-61页 |
4.1从汉语课程标准看,法治教育内容的间接性、隐蔽性不利于融合 | 第57-58页 |
4.2 从汉语教材角度看,法治教育内容缺失严重 | 第58-59页 |
4.3 在课外资源开发中,汉语课程与法治教育相割裂 | 第59-60页 |
4.4 在汉语教材编写中,法治教育内容被无意识遗忘 | 第60-61页 |
第5章 法治教育与汉语课程融合的对策与建议 | 第61-67页 |
5.1 对汉语教材中法治教育内容进行适度合理编排 | 第61-62页 |
5.2 基于汉语文教材特性进行法治教育课程资源整合 | 第62-63页 |
5.3 以综合实践为抓手拓展法治教育的时空,构建法治校园文化 | 第63-64页 |
5.4 基于多学科间的渗透、协作进行法治教育资源整合 | 第64-65页 |
5.5 不断提高教师的法治素养,为法治教育的有效融合提供保障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附录 | 第75-89页 |
致谢 | 第89-9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