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6-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9-10页 |
1.2.1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2 主要内容 | 第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4 主要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技术关键 | 第12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4.3 技术关键 | 第12页 |
1.5 本章小结 | 第12-13页 |
第二章 高职计算机行业岗位与培养模式分析 | 第13-18页 |
2.1 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其原因 | 第13-14页 |
2.2 高职计算机毕业生择业情况调查 | 第14-16页 |
2.3 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调查分析 | 第16-1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三章 面向职业能力和就业前景的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 | 第18-32页 |
3.1 相关理论与内涵 | 第18-20页 |
3.1.1 教学设计理论 | 第18页 |
3.1.2 高职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 | 第18页 |
3.1.3 以职业能力为本位 | 第18-19页 |
3.1.4 以就业为导向 | 第19-20页 |
3.2 面向职业能力和就业前景的培养模式 | 第20-22页 |
3.3 进行市场调查确定培养目标 | 第22页 |
3.4 培养过程模块 | 第22-28页 |
3.4.1 专业的设置 | 第22-24页 |
3.4.2 课程方案的制定 | 第24-25页 |
3.4.3 教材的编订 | 第25-26页 |
3.4.4 “双师”队伍的培养 | 第26-27页 |
3.4.5 教学方法 | 第27-28页 |
3.4.6 资格证书 | 第28页 |
3.5 学生技能测评方法 | 第28-29页 |
3.6 培养模式评价 | 第29-31页 |
3.6.1 培养模式评价体系 | 第29-30页 |
3.6.2 培养模式评价保障系统 | 第30-31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办学模式实践实证分析 | 第32-53页 |
4.1 高职院校、企事业单位的调查问卷分析 | 第32-36页 |
4.1.1 企业问卷 | 第32-34页 |
4.1.2 高职院校问卷 | 第34-36页 |
4.2 东北石油大学秦皇岛分校计算机人才培养 | 第36-44页 |
4.2.1 专业的设置 | 第36页 |
4.2.2 课程体系的建设 | 第36-41页 |
4.2.3 教材的编订 | 第41-42页 |
4.2.4 “双师”队伍的培养 | 第42页 |
4.2.5 教学方法 | 第42-44页 |
4.2.6 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 | 第44页 |
4.3 基于 T-S 模型的学生测评方法 | 第44-50页 |
4.3.1 T-S 模型概述 | 第46页 |
4.3.2 随机粒子群算法 | 第46-47页 |
4.3.3 职业技能测评指标体系 | 第47-48页 |
4.3.4 构造 T-S 模糊推理模型 | 第48-49页 |
4.3.5 测评实例 | 第49-50页 |
4.4 培养模式评价 | 第50-5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发表及录用论文 | 第57-58页 |
附录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详细摘要 | 第63-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