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引言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1.2.1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理论在车门维修中的应用现状 | 第13-16页 |
1.2.2 继电器寿命预测及可靠性评估方法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2 城轨列车车门系统功能建模及故障模式分析 | 第20-28页 |
2.1 车门系统组成 | 第20-23页 |
2.1.1 车门结构 | 第20-21页 |
2.1.2 机械部件 | 第21-22页 |
2.1.3 电气部分及控制单元 | 第22-23页 |
2.2 车门系统功能 | 第23页 |
2.3 车门子系统可靠性评估建模 | 第23-25页 |
2.4 车门系统故障维修内容 | 第25-27页 |
2.4.1 车门系统故障模式 | 第25-26页 |
2.4.2 车门子系统故障统计 | 第26-2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3 城轨列车车门关键部件失效评估理论研究 | 第28-46页 |
3.1 故障数据的传统处理方法 | 第28-34页 |
3.1.1 分布假设 | 第28-29页 |
3.1.2 参数估计 | 第29-33页 |
3.1.3 拟合优度检验 | 第33-34页 |
3.2 基于威布尔过程的故障数据处理方法 | 第34-38页 |
3.2.1 趋势检验的总时间检验法 | 第35-36页 |
3.2.2 非齐次泊松过程 | 第36页 |
3.2.3 威布尔过程 | 第36-38页 |
3.3 车门继电器失效可靠性分析 | 第38-42页 |
3.3.1 部件的失效率分布 | 第39-40页 |
3.3.2 继电器的失效的研究 | 第40-41页 |
3.3.3 继电器常见失效模式及失效机理 | 第41-42页 |
3.4 车门继电器疲劳寿命分析 | 第42-45页 |
3.4.1 车门安全继电器的积累损伤模型 | 第42-43页 |
3.4.2 累积损伤度与部件疲劳损伤的关系 | 第43-45页 |
3.4.3 车门安全继电器的疲劳寿命计算 | 第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4 基于现场数据的车门关键部件可靠性分析及研究 | 第46-60页 |
4.1 车门故障数据的量化研究 | 第46-49页 |
4.2 基于失效统计模型的车门系统可靠性分析 | 第49-56页 |
4.2.1 车门故障数据分析 | 第49-51页 |
4.2.2 传统方法的数据分析 | 第51-52页 |
4.2.3 基于威布尔过程的数据分析 | 第52-54页 |
4.2.4 结果对比分析 | 第54-56页 |
4.3 基于累计频率的车门关键部件故障时间预测 | 第56-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5 城轨列车车门关键部件寿命评估系统的实现 | 第60-74页 |
5.1 关键部件寿命评估系统设计 | 第60-65页 |
5.1.1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60-61页 |
5.1.2 系统回路设计 | 第61页 |
5.1.3 系统的硬件实现 | 第61-63页 |
5.1.4 系统的软件实现 | 第63-65页 |
5.2 基于动态测试结果的可靠性评价 | 第65-72页 |
5.2.1 基于继电器衔铁运动速度的可靠性评价 | 第65-70页 |
5.2.2 基于触点动态电阻变化规律的可靠性评估 | 第70-7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4-76页 |
6.1 本文总结 | 第74-75页 |
6.1.1 本文的主要结论 | 第74页 |
6.1.2 本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74-75页 |
6.2 研究存在的不足及未来的展望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79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9-81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