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25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1-14页 |
(一) 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现实诉求 | 第11-12页 |
(二) 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 第12-13页 |
(三) 参与《我与创新共成长》编写工作引发的思考 | 第13-14页 |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4-15页 |
(一)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5-21页 |
(一) 国内主要研究述评 | 第15-19页 |
(二) 国外主要研究述评 | 第19-21页 |
(三) 对国内外文献的述评 | 第21页 |
四、 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21-25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二) 研究思路 | 第22-25页 |
第二章 普通高中校长课程领导力的理论解读 | 第25-41页 |
一、 领导力 | 第25-26页 |
(一) 国内外学者对领导力内涵的阐释 | 第25-26页 |
(二) 本研究对于领导力的解释 | 第26页 |
二、 校长课程领导 | 第26-30页 |
(一) 课程领导的内涵 | 第26-27页 |
(二) 课程领导与课程管理 | 第27-29页 |
(三) 本研究对于校长课程领导内涵的解释 | 第29-30页 |
三、 校长课程领导力 | 第30-33页 |
(一) 校长领导力的提出 | 第30-31页 |
(二) 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定位 | 第31页 |
(三) 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的依据 | 第31-33页 |
四、 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构成要素解析 | 第33-41页 |
(一) 课程思想引领能力 | 第34-35页 |
(二) 课程方案规划能力 | 第35-36页 |
(三) 课程团队建设能力 | 第36-37页 |
(四) 课程资源整合能力 | 第37页 |
(五) 课程实施管控能力 | 第37-38页 |
(六) 校长课程领导力五力关系说明 | 第38-41页 |
第三章 郑州十二中庞校长课程领导力分析 | 第41-65页 |
一、 郑州十二中及庞非校长 | 第41-45页 |
(一) 郑州十二中及学校新课改情况 | 第41-44页 |
(二) 庞非校长简介 | 第44-45页 |
二、 课程思想引领能力:自身良好的课程素养,引导学校教职工达成新课改共识 | 第45-47页 |
(一) 摸石头过河—汲取课改先行校经验,积极提升自身课程素养 | 第45-46页 |
(二) 层层发动—带领教职工了解新课改 | 第46-47页 |
三、 课程方案规划能力:立足校情,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与开发特色校本课程 | 第47-52页 |
(一)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以“三研究”克服“三落差” | 第47-49页 |
(二) 校本课程特色化方案:2011 年学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总体方案的制定 | 第49-52页 |
四、 课程团队建设能力:以教研组为依托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 | 第52-56页 |
(一) 设首席教师制,引领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 第52-53页 |
(二) 以教研组为平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 第53-56页 |
五、 课程资源整合能力:运用教师集体智慧,注重校内外课程资源开发 | 第56-60页 |
(一) 校内课程资源的积极整合:充分运用教师智慧,逐步开发适应学生的学校教 材 | 第56-58页 |
(二) 校外课程资源的认真开发—以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依托,充分利 用校外资源 | 第58-60页 |
六、 课程实施管控能力:加强过程管理,提高教师课程实施能力 | 第60-65页 |
(一) 课程实施管控的目标:2012—2015 学校三年规划的制定 | 第60-62页 |
(二) 课程实施管控的措施:正在推进中的质量监控中心和学生学业质量标准的建 立 | 第62-65页 |
第四章 庞校长课程领导力践行中存在问题分析 | 第65-73页 |
一、 课程思想引领能力 | 第65-66页 |
(一) 思想引领高度不够—学校教育哲学素养缺失 | 第65页 |
(二) 思想引领信念不够坚定—来自社会和家长的压力 | 第65-66页 |
二、 课程方案规划能力 | 第66-67页 |
(一) 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方案尚未制定 | 第66页 |
(二)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方案需要补充 | 第66-67页 |
三、 课程团队建设能力 | 第67-68页 |
(一) 教师培训成效不高 | 第67页 |
(二) 积极的教师文化尚未形成 | 第67-68页 |
四、 课程资源整合能力 | 第68页 |
(一) 校内课程资源—整合教材集中攻坚力度不够 | 第68页 |
(二) 校外课程资源—校外资源利用不充分 | 第68页 |
五、 课程实施管控能力 | 第68-73页 |
(一) 过程管理不够细致 | 第68-69页 |
(二) 教师评价内容没有体现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 第69-73页 |
第五章 提升普通高中校长课程领导力的策略 | 第73-85页 |
一、 提高自身课程素养,提升课程思想引领能力 | 第73-75页 |
(一) 知止而后有定—明确培养目标,坚定课改信念 | 第73-74页 |
(二) 定而后能静—坚定课改信念,精心钻研新课改 | 第74-75页 |
(三) 静而后能安—精心钻研新课改,保持安适的课改心态 | 第75页 |
(四) 安而后能虑—保持安适的课改心态,全面思考学校课改问题 | 第75页 |
(五) 虑而后能得—全面思考学校课改问题,准确把握学校课改方向 | 第75页 |
二、 明确学校人才培养定位,提升课程方案规划能力 | 第75-76页 |
(一) 理顺办学思路,构建符合校情的课程方案 | 第75-76页 |
(二) 处理好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关系,优化学校课程方案 | 第76页 |
三、 重视问题指导,提升课程团队建设能力 | 第76-78页 |
(一) 构件性问题指导 | 第77页 |
(二) 支架性问题指导 | 第77页 |
(三) 心智性问题指导 | 第77-78页 |
四、 加强交流合作,提升课程资源整合能力 | 第78-79页 |
(一) 关注网络课程资源,以慕课资源共享为契机实现翻转课堂 | 第78-79页 |
(二) 加强家长和学校周边资源的利用 | 第79页 |
五、 坚持绿色评价,提升课程实施管控能力 | 第79-85页 |
(一) 推进学生评价改革 | 第80-82页 |
(二) 以专家型教师评价标准为依据进行教师评价 | 第82-85页 |
结语 | 第85-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附录 | 第91-93页 |
致谢 | 第93-9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 第95-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