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橡胶悬置衬套冲击试验及模拟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 第10-12页 |
1.1.2 汽车被动安全精细化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页 |
1.2 发动机悬置衬套冲击特性的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2章 悬置衬套的冲击动力学特性 | 第16-32页 |
2.1 橡胶材料的力学模型 | 第16-19页 |
2.1.1 橡胶材料的粘弹性模型 | 第16-18页 |
2.1.2 橡胶材料的超弹性模型 | 第18-19页 |
2.2 冲击动力学理论 | 第19-28页 |
2.2.1 冲击谱概念和定义 | 第19-20页 |
2.2.2 冲击谱的表征参数 | 第20-21页 |
2.2.3 等效静加速度 | 第21-23页 |
2.2.4 冲击谱的计算 | 第23-25页 |
2.2.5 冲击谱示例 | 第25-27页 |
2.2.6 冲击谱的限制值 | 第27-28页 |
2.3 悬置衬套冲击特性 | 第28-31页 |
2.3.1 粘弹性橡胶材料模型的复模量 | 第28-30页 |
2.3.2 悬置衬套的冲击力学特性 | 第30-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悬置衬套落锤试验机台架及测控系统设计 | 第32-44页 |
3.1 实际模型与理想模型的区别 | 第32-33页 |
3.2 落锤式冲击试验法 | 第33-37页 |
3.2.1 规定冲击速度法 | 第33-35页 |
3.2.2 规定脉冲波形法 | 第35-37页 |
3.3 落锤式冲击试验机台架系统简介 | 第37-38页 |
3.4 冲击试验机的测控系统设计 | 第38-43页 |
3.4.1 采集参数的确定 | 第38页 |
3.4.2 加速度传感器的选择 | 第38-39页 |
3.4.3 信号调理器的选择 | 第39页 |
3.4.4 数据采集卡的选择 | 第39-40页 |
3.4.5 采集程序的编制 | 第40-4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4章 悬置衬套冲击试验与数据处理 | 第44-55页 |
4.1 悬置衬套碰撞受载环境的获取 | 第44-46页 |
4.2 悬置衬套的规定脉冲法冲击试验 | 第46-51页 |
4.2.1 波形发生器设计 | 第46-49页 |
4.2.2 前悬置冲击试验夹具设计 | 第49-50页 |
4.2.3 试验步骤 | 第50页 |
4.2.4 试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 第50-51页 |
4.3 悬置衬套的规定速度法冲击试验 | 第51-53页 |
4.3.1 规定速度解析 | 第51-52页 |
4.3.2 试验步骤 | 第52页 |
4.3.3 试验数据的采集与处理 | 第52-53页 |
4.4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3-5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悬置衬套建模与冲击特性仿真对标 | 第55-62页 |
5.1 悬置衬套冲击工况下的建模 | 第55-57页 |
5.1.1 3D 模型的建立与网格的划分 | 第55-56页 |
5.1.2 材料属性材料参数设置 | 第56-57页 |
5.1.3 模型的接触设置 | 第57页 |
5.1.4 边界条件及输出设置 | 第57页 |
5.2 悬置衬套冲击模型对标分析 | 第57-59页 |
5.3 整车碰撞仿真中悬置建模方法对比 | 第59-6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结论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