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目录 | 第5-7页 |
绪论 | 第7-11页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7-8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8-9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三、创新的研究 | 第10-11页 |
第一章 毛泽东诗词歌曲概述 | 第11-15页 |
1.1 毛泽东诗词歌曲创作的各个时期 | 第11-12页 |
1.1.1 1940——1965年的作品 | 第11页 |
1.1.2 1966——1976年的作品 | 第11-12页 |
1.1.3 1977年至今的作品 | 第12页 |
1.2 毛泽东诗词歌曲的创作特征 | 第12-15页 |
1.2.1 诗词与配曲的相得益彰 | 第12-13页 |
1.2.2 民族性和历史性的完美碰撞 | 第13-14页 |
1.2.3 独具特色的英雄主义风格 | 第14-15页 |
第二章 简述男中音声部诠释英雄题材的作品 | 第15-19页 |
2.1 男中音声部的简介 | 第15-16页 |
2.1.1 威尔第男中音的声部分类 | 第15-16页 |
2.1.2 英雄男中音 | 第16页 |
2.2 表现英雄气概的男中音相关作品 | 第16-17页 |
2.3 威尔第男中音声部诠释其作品的艺术特色 | 第17-19页 |
第三章 三首毛泽东诗词声乐作品分析 | 第19-29页 |
3.1 彦克、吕远的《七律·长征》分析 | 第19-22页 |
3.1.1 《七律·长征》的诗词分析 | 第19-20页 |
3.1.2 彦克,吕远版的《七律·长征》音乐分析 | 第20-21页 |
3.1.3 彦克,吕远版的《七律·长征》的演唱特色分析 | 第21-22页 |
3.2 田丰的《沁园春·雪》分析 | 第22-25页 |
3.2.1 《沁园春·雪》的诗词分析 | 第22-23页 |
3.2.2 田丰版的《沁园春·雪》音乐分析 | 第23-25页 |
3.2.3 田丰版的《沁园春·雪》演唱特色分析 | 第25页 |
3.3 徐沛东的《浪淘沙·北戴河》分析 | 第25-29页 |
3.3.1 《浪淘沙·北戴河》的诗词分析 | 第26-27页 |
3.3.2 徐沛东版的《浪淘沙·北戴河》的音乐分析 | 第27-28页 |
3.3.3 徐沛东版的《浪淘沙·北戴河》的演唱特色分析 | 第28-29页 |
结语 | 第29-31页 |
参考文献 | 第31-33页 |
附录 | 第33-49页 |
致谢 | 第49-51页 |
研究成果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