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多模态理论视角下的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教学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绪论第10-18页
    一、研究背景第10-11页
    二、文献综述第11-15页
    三、研究方法第15页
    四、研究目的第15-18页
第一章 多模态理论用于文学类文本教学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第18-36页
    第一节 概念界定第18-22页
        一、文学类文本教学的内涵第18-19页
        二、多模态相关概念界定第19-22页
    第二节 理论依据第22-26页
        一、系统功能语言学和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第22-24页
        二、语文学习的心理学相关理论第24-26页
    第三节 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教学现状研究第26-33页
        一、问卷调查设计第26-27页
        二、调查结果分析第27-31页
        三、调查问题总结第31-33页
    第四节 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教学的多模态特征第33-36页
        一、文学类文本的多模态特征第33-34页
        二、教学话语的多模态特征第34-36页
第二章 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的多模态转化第36-52页
    第一节 多模态转化概述第36-38页
        一、多模态转化的过程第36-37页
        二、多模态转化的基础第37-38页
    第二节 指称性转化第38-40页
        一、转化原理第38-39页
        二、具体案例分析第39-40页
    第三节 同理性转化第40-48页
        一、转化原理第40-43页
        二、具体案例分析第43-48页
    第四节 外部形式化第48-52页
        一、转化原理第48-49页
        二、外部形式化的必要性第49-50页
        三、具体案例分析第50-52页
第三章 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教学的多模态分析第52-60页
    第一节 文学类文本课堂教学的模态系统分析第52-57页
        一、文学类文本教学媒体分类第52-54页
        二、文学类文本教学模态的分类第54页
        三、文学类文本教学模态的供用特征第54-57页
    第二节 教学模态协同关系分析第57-60页
        一、模态协同关系第57-59页
        二、模态协同案例第59-60页
第四章 文学类文本多模态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第60-80页
    第一节 多模态课堂教学设计的制约因素第60-66页
        一、文化语境第60-61页
        二、情景语境第61-65页
        三、交际目的第65-66页
    第二节 文学类文本多模态课堂教学设计框架第66-69页
        一、多模态课堂教学设计概述第66-67页
        二、体裁结构的选择第67-68页
        三、教学模态的选择第68-69页
    第三节 教学课例设计与实施过程分析第69-76页
        一、教学设计第69-72页
        二、教学实施过程分析第72-76页
    第四节 发现与启示第76-80页
        一、多模态课堂教学的特点第76-77页
        二、研究启示第77-80页
结语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6页
附录第86-90页
致谢第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初中语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选读教材的编写探究
下一篇: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群文阅读研究